taichiskiing 寫:是你自己說的,你跟阿德的團出去,一個陡坡,你轉三個彎摔跤,阿德也只能轉十彎... 几年來,你姿勢說不定變的漂亮一點,但是沒有体力,你不能滑高能量的動作,所以你的技術和功力並沒增加,你那時做不到,你現在也做不到。
我都講過那是多久之前的事了,還在講?
2005年那個下饅頭的難度跟我2011年第三天拍的那難度是差不多的,可能還要再更簡單一些,因為2011年第三天拍的那坡度比較陡,你還要再講2005年的事?所以事隔八年你還能講說我改變不大,用這理論套在你身上還差不多。
taichiskiing 寫:勇於認錯,有進步‧講話不要那麼衝,你衝的愈大,撞回來的反彈力亦愈大,警戒之‧你看的太辛苦是你沒辦法跟的我的滑線,你認為我“應該”轉時我沒轉,看起來沒路卻又滑個不停,你是看的很辛苦‧你不知道的是我滑的滑線是“等斜度”線,所以我滑饅頭是不見/不滑(不經過)饅頭的高低的‧這個技術,你們只會滑(經過)/bump-over饅頭的人看不見的。
我只看到你老是在滑饅頭頂沿線,不然就是滑出饅頭坡改滑較坦平一點的地方,所以當然省力囉,你說的滑饅頭頂沿線我也會呀,在2010年第三天下午碰到冰面饅頭,我自認不想受虐硬碰硬,所以滑饅頭頂就不需要硬碰硬,也不會不小心摔倒了,那時的饅頭技術比2011年還差時我就會走了。
一般人不會走是因為腦筋轉不過來,從一開始被教時都是教要進饅頭溝,而不是教走饅頭頂沿線,再來就是轉彎控制力差,所以在初中級都是一個蘿蔔一個坑,要走饅頭頂沿線,能併腿轉彎是一個基礎門檻,不然開成半制動,雙腳就被饅頭頂也分開了,還真當我不知道耶。
我看得難過是因為你的動作看起來就是不會做收縮吸收的動作,走沿線就算了,碰撞溝時還反震力那麼大,在去年還沒完功前看不出來,自從完功後,我看了就覺得辛苦。
taichiskiing 寫:不是“突然”拿雪杖費力,而是“拿雪杖”、用杖本身已經費力了‧你用字意義含混不清你也是看不見真實的。
對,拿雪杖本身就費力,揮雪杖更費力,但對一個幾乎不拿雪杖的更費力,對一個拿習慣的人,所費的力氣是比平常不拿雪杖的還不費力。
舉例來說,在過去幾年在滑雪拍片時我都會拿雪杖把姿勢儘量擺好看,所以剛開始覺得費力,拿久了手還會酸,我也懷疑那些拍示範片拿這麼高,手不會酸嗎?所以前兩年,我覺得拿雪杖費力。但兩年後,我發現我隨便拿,姿勢擺好就都不費力了,因為雙手輪流點杖可以變相成休息,所以就再也沒有拿雪杖手還會覺得費力及酸的感覺了。
所以我說的是一個習慣性,你平常不拿就跟我當初2006年之前一樣,我也覺得拿雪杖費力,這是正常的,而當成習慣自然就不覺得費力了,這就是你跟我的差別囉,所以你再臨時拿也體會不出我所謂不費力的感覺的。
taichiskiing 寫:那是說“不帶雪杖”滑比“帶雪杖”滑簡單而省力,無論是滑雪或滑直排輪‧前面說過,滑直排輪比滑雪簡單,你可以不帶杖滑,但是你能不帶杖滑雪嗎?
我也可以不帶雪杖滑雪,我如果不帶雪杖滑雪,下山更快,因為我根本不用管點杖要點漂亮或是做一些特定的點杖練習動作。
我帶雪杖滑,絕大多時間都是在練習我要練的動作,自然會故意把速度降到最慢,力求把動作練出我指定的動作及感覺。
所以我帶不帶雪杖滑,差別是很大的。
taichiskiing 寫:前面說過,你滑饅頭,拙力太多,所以你不能“一口氣不停”的滑饅頭黑線。
:)
IS
我認為你是在依2011年之前的影片判斷的,不適用現在的我,但2011年我下饅頭的方法還不正確,所以不流暢,雖碰撞溝底不會有反震力,但本身身體確實是多花了點力氣,但下次去滑就完全不一樣了,只是我不知下次滑可以強到哪種程度而已。等我下次去滑拍片回來再說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