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nweighting/去重
版主: norman
-
- 文章: 3756
- 註冊時間: 週六 2月 07, 2009 10:28 pm
#1 Unweighting/去重
Unweighting, "去重," 減少雪板上的重量, 是一個很重要又基本卻常被忽略的一個觀念和技術. 怎麼說呢? 新的教滑雪的方式(new school)著重於"cross-over"和"cross-under"已經不提"unweighting"了, 認為那"unweighting"已經是過時的術語所以一定也是一個過時的觀念, 殊不知其技術能跟著新的器具而演進, 但是最基本的滑雪的道理是不變的--一塊被壓的雪板是有它的慣性, 很難使喚, 所以想要操作雪板或是換方向的話原先雪板上的壓力一定要先被減少或是解化掉才行. 那就是unweighting. (我們暫時把它翻成"去重," 有更好的翻釋再改了.) 但是, cross-over and cross-under不是不去重嗎?
也不是, cross-over and cross-under用的是新/改進的觀念"release"(解除,解化)來代替unweight. Cross-over and cross-under是綜合換腳的時效和力量來改變雪板上的壓力, 講的很玄, 聽的人也是一頭霧水, 為什麼雪板不聽指揮呢? Aha, 沒有unweight/去重, 所以不會的人還是不能做.
但是以中文來解釋, 直覺上, 去重的方式有兩種, 一是跳, 一是蹲. 那是說在蹲跳的剎那我們重心因移動而沒有全部壓在腳上, 所以達到了去重的目的. 但是, 跳太多使得雪板離地又造成另外一些雪板控制的問題, 所以改良的技術是用"站"的. "站"的動作是跨骨加力, 而"蹲"呢是膝蓋減力; 又, 因為加力易於Up-unweighting, 減力易於Down-weighting, Up-unweighting利於Cross-over而Down-unweighting利於Cross-under, 所以造成兩種不同的技術; Cross-over的Inside Leg Extension(ILE)是用"站"的而Cross-under的Outside Leg Retraction(OLR)是用"蹲"的.
但是, Cross-through又是怎麼一回事呢? Cross-through用的不只是"站"跟"蹲"的技術而是運用關節運動的生理現象--"開合"--開, 伸直關節, 使力; 合, 彎關節, 收力. 所以, Cross-through不像Cross-over and Cross-under只用跨骨和膝蓋的關節而是用全身64節(?)的"開合"來保持重心和立足點的平衡. 因為Cross-through能經常的調節體內各關節而保持一致的壓力在腳上所以在滑雪上沒有那麼多去重的調整, 在滑雪的操作上也比較簡單, 所以Cross-through滑起來比較安穩舒適而有效率, Cross-through比Cross-over and Cross-under又更進一步. Cross-through, 五五站.
現在比較時髦的滑雪術語是"Load" and "Release," 但是其目的還是不出"weighting" and "unweighting"的作用範圍, 所以我說unweighting是隱藏中的一個很重要又基本的觀念和技術. 討論?
:)
IS
也不是, cross-over and cross-under用的是新/改進的觀念"release"(解除,解化)來代替unweight. Cross-over and cross-under是綜合換腳的時效和力量來改變雪板上的壓力, 講的很玄, 聽的人也是一頭霧水, 為什麼雪板不聽指揮呢? Aha, 沒有unweight/去重, 所以不會的人還是不能做.
但是以中文來解釋, 直覺上, 去重的方式有兩種, 一是跳, 一是蹲. 那是說在蹲跳的剎那我們重心因移動而沒有全部壓在腳上, 所以達到了去重的目的. 但是, 跳太多使得雪板離地又造成另外一些雪板控制的問題, 所以改良的技術是用"站"的. "站"的動作是跨骨加力, 而"蹲"呢是膝蓋減力; 又, 因為加力易於Up-unweighting, 減力易於Down-weighting, Up-unweighting利於Cross-over而Down-unweighting利於Cross-under, 所以造成兩種不同的技術; Cross-over的Inside Leg Extension(ILE)是用"站"的而Cross-under的Outside Leg Retraction(OLR)是用"蹲"的.
但是, Cross-through又是怎麼一回事呢? Cross-through用的不只是"站"跟"蹲"的技術而是運用關節運動的生理現象--"開合"--開, 伸直關節, 使力; 合, 彎關節, 收力. 所以, Cross-through不像Cross-over and Cross-under只用跨骨和膝蓋的關節而是用全身64節(?)的"開合"來保持重心和立足點的平衡. 因為Cross-through能經常的調節體內各關節而保持一致的壓力在腳上所以在滑雪上沒有那麼多去重的調整, 在滑雪的操作上也比較簡單, 所以Cross-through滑起來比較安穩舒適而有效率, Cross-through比Cross-over and Cross-under又更進一步. Cross-through, 五五站.
現在比較時髦的滑雪術語是"Load" and "Release," 但是其目的還是不出"weighting" and "unweighting"的作用範圍, 所以我說unweighting是隱藏中的一個很重要又基本的觀念和技術. 討論?
:)
IS
最後由 taichiskiing 於 週一 9月 28, 2009 11:15 pm 編輯,總共編輯了 1 次。
理由: 改錯字.
理由: 改錯字.
-
- 文章: 3756
- 註冊時間: 週六 2月 07, 2009 10:28 pm
#3 回覆: Unweighting/去重
根據前面所說,因為我們可以unweight,所以体重不是絕對的. 事實上,根壉滑雪的環境及物理,身體重的人在滑雪上站優式,因為身體重在雪上的壓力自然也大,所以在操作上應該(在相對上)比較省力,其訣竅就在了解什麼是weight和怎樣unweight.lelo 寫:哇!這須要花一、兩天來好好理解一下 ....
:)
IS
#4 回覆: Unweighting/去重
這一點我現在比較能體會,見過一些人滑雪,因為體重太輕,像站在獨木舟上一樣往下"漂"!只是剛學滑雪時,不能自覺自己的體重,跟那些體重輕的猛跑中、高級雪道,只會讓自己出糗而已 ....taichiskiing 寫:根據前面所說,因為我們可以unweight,所以体重不是絕對的. 事實上,根壉滑雪的環境及物理,身體重的人在滑雪上站優式,因為身體重在雪上的壓力自然也大,所以在操作上應該(在相對上)比較省力,其訣竅就在了解什麼是weight和怎樣unweight.
taichiskiing 兄上面說的太高深了一點,老實講我還沒到能理解的程度,norman 兄嘴上談的會大幅超越本身技術,我們其它人沒有 norman 兄的能耐,taichiskiing 兄最好把程度放淺一點 ....
#5 回覆: Unweighting/去重
我覺得太極兄寫得很棒,很精準,解釋的非常清楚。
對lelo兄的疑問,我用另一個方法舉例看看,你可以嚐試看看的方法,絕對不危險。
就是站在體重計上面,先用「雙腳」的右側腳刀站好(此時重量100%的壓力是在右側腳刀上),然後接下來就是做一個動作就行了,把重心由右側腳刀移到左側腳內邊上,就好像雙腳重心轉換壓邊的方式一樣,此時你會發現當重心由右側腳刀移到左側腳側邊上時,在整個腳掌平行貼於體重計時,這時體重計的公斤重量會突然壓輕,這個就是太極兄說的unweight(去重),而這個時機點就是在左彎跟右彎進行交換之間edge to edge的中間時機點。所以跟體重輕是沒有關係的。這點尤其在滑雪進行時,在有速度之下,失重的重量會越多。(這個方式可以馬上實驗,這不是嘴巴講講就能改變的事實吧?)
To 太極兄:
我覺得現在有些人不講這個去重的,主要是這個很容易讓人混淆,就像我在初學時,就老是聽到要「釋放壓力」,坦白講,當時我一點都聽不懂,腦中只有在想「要如何釋放壓力?釋放什麼壓力?在滑行中想轉彎時,直接雙腳一起跳起來釋放壓力嗎?」
後來明白釋放壓力有三種方式:第一種是以身體的鐘擇原理將重心移至山腳,進而利用山腳站起來,那自然谷腳的壓力就會降低,也就自然就可進行下一個彎了。第二種是一樣利用身體的鐘擇原理將重心移至山腳,與第一點不同的是,谷腳直接收縮起來,這樣重心自然就會利到山腳了。第三種就是比較高級的方式,兩腳同時變向,此時就是雙腳會同時減壓同時增壓。
但是,我個人覺得啦,這些對初學者來說太難了解了,所以剛開始時,只要講如何轉彎換邊就好了,至於原理的方式,等有心想要深入研究的雪友,才會有興起去了解及如何利用對原理的透徹來讓自己的技術更加進步吧?不然說一做一應該是最快的教學方式,雖然學會滑雪了,但至少在山上已經可以足夠四處滑了吧?姿勢優美反而對很多人好像不太在意的樣子吧?
To lelo:我覺得這篇不是淺深的問題啦,只是對一個名詞的解釋而已,再淺一點的講法,可能更會混淆吧?:wawavillage (41):
對lelo兄的疑問,我用另一個方法舉例看看,你可以嚐試看看的方法,絕對不危險。
就是站在體重計上面,先用「雙腳」的右側腳刀站好(此時重量100%的壓力是在右側腳刀上),然後接下來就是做一個動作就行了,把重心由右側腳刀移到左側腳內邊上,就好像雙腳重心轉換壓邊的方式一樣,此時你會發現當重心由右側腳刀移到左側腳側邊上時,在整個腳掌平行貼於體重計時,這時體重計的公斤重量會突然壓輕,這個就是太極兄說的unweight(去重),而這個時機點就是在左彎跟右彎進行交換之間edge to edge的中間時機點。所以跟體重輕是沒有關係的。這點尤其在滑雪進行時,在有速度之下,失重的重量會越多。(這個方式可以馬上實驗,這不是嘴巴講講就能改變的事實吧?)
To 太極兄:
我覺得現在有些人不講這個去重的,主要是這個很容易讓人混淆,就像我在初學時,就老是聽到要「釋放壓力」,坦白講,當時我一點都聽不懂,腦中只有在想「要如何釋放壓力?釋放什麼壓力?在滑行中想轉彎時,直接雙腳一起跳起來釋放壓力嗎?」
後來明白釋放壓力有三種方式:第一種是以身體的鐘擇原理將重心移至山腳,進而利用山腳站起來,那自然谷腳的壓力就會降低,也就自然就可進行下一個彎了。第二種是一樣利用身體的鐘擇原理將重心移至山腳,與第一點不同的是,谷腳直接收縮起來,這樣重心自然就會利到山腳了。第三種就是比較高級的方式,兩腳同時變向,此時就是雙腳會同時減壓同時增壓。
但是,我個人覺得啦,這些對初學者來說太難了解了,所以剛開始時,只要講如何轉彎換邊就好了,至於原理的方式,等有心想要深入研究的雪友,才會有興起去了解及如何利用對原理的透徹來讓自己的技術更加進步吧?不然說一做一應該是最快的教學方式,雖然學會滑雪了,但至少在山上已經可以足夠四處滑了吧?姿勢優美反而對很多人好像不太在意的樣子吧?
To lelo:我覺得這篇不是淺深的問題啦,只是對一個名詞的解釋而已,再淺一點的講法,可能更會混淆吧?:wawavillage (41):
最後由 norman 於 週三 9月 30, 2009 9:53 am 編輯,總共編輯了 1 次。
-
- 文章: 3756
- 註冊時間: 週六 2月 07, 2009 10:28 pm
#6 回覆: Unweighting/去重
身體重的人跟身體輕的人動作起來韻律不一樣,所以動作及用力的方式也有很大的出入‧身體輕的人比較靈活,但是滑雪的技術不在於靈活(動)而是在於平衡(穩);要平衡重心就不能亂動,這個則是身體重的人佔優勢。lelo 寫:這一點我現在比較能體會,見過一些人滑雪,因為體重太輕,像站在獨木舟上一樣往下"漂"!只是剛學滑雪時,不能自覺自己的體重,跟那些體重輕的猛跑中、高級雪道,只會讓自己出糗而已 ....
啊... 我還以為“蹲”跟“站”是我們身體上最基本的一些動作,人人都會,所以應該是最淺顯不過的解釋了,oops,很抱歉,再淺的我就不會了‧taichiskiing 兄上面說的太高深了一點,老實講我還沒到能理解的程度,norman 兄嘴上談的會大幅超越本身技術,我們其它人沒有 norman 兄的能耐,taichiskiing 兄最好把程度放淺一點 ....
以前說過,用中文教學滑雪跟用英文教學滑雪其結果是不一樣的‧西方語言教滑雪,教你一個術語(terminologies/by definitions),而其解釋也不出於“滑雪板”跟其周圍環境的關係,或是怎樣機械化(e.g. cross-over and cross-under)的保持身體靜態的平衡,但是怎樣運身去做卻很少涉及,所以很多人講起來好像很懂但是做不到‧為什麼呢?因為他們不知道在身體裡重心和立足點在那,所以也不知道它們之間運動關係‧但是,我們中文的“蹲”跟“站”在動作間已經影含了重心跟立足點的關係,所以你要是能做這些動作你就應該可以滑‧這叫作「不知亦能行」‧所以,用中文學滑雪又比用英文學滑雪佔優勢。
:)
IS
#7 回覆: Unweighting/去重
太極兄:
這兩天我想起一件事,來詢問您一下。
上次您講的關於「Cross-over」、「Cross-under」、「Cross-through」這三個字,有詳加說明這三個詞是什麼意思及差別......等,您是否方便整理一下另開一個新討論串,以方便來此看討論的網友,我覺得寫得很棒耶。:face (49):
這兩天我想起一件事,來詢問您一下。
上次您講的關於「Cross-over」、「Cross-under」、「Cross-through」這三個字,有詳加說明這三個詞是什麼意思及差別......等,您是否方便整理一下另開一個新討論串,以方便來此看討論的網友,我覺得寫得很棒耶。:face (49):
-
- 文章: 3756
- 註冊時間: 週六 2月 07, 2009 10:28 pm
#8 回覆: Unweighting/去重
什麼是“鐘擇原理”?norman 寫:我覺得太極兄寫得很棒,很精準,解釋的非常清楚。
To 太極兄:
我覺得現在有些人不講這個去重的,主要是這個很容易讓人混淆,就像我在初學時,就老是聽到要「釋放壓力」,坦白講,當時我一點都聽不懂,腦中只有在想「要如何釋放壓力?釋放什麼壓力?在滑行中想轉彎時,直接雙腳一起跳起來釋放壓力嗎?」
後來明白釋放壓力有三種方式:第一種是以身體的鐘擇原理將重心移至山腳,進而利用山腳站起來,那自然谷腳的壓力就會降低,也就自然就可進行下一個彎了。第二種是一樣利用身體的鐘擇原理將重心移至山腳,與第一點不同的是,谷腳直接收縮起來,這樣重心自然就會利到山腳了。第三種就是比較高級的方式,兩腳同時變向,此時就是雙腳會同時減壓同時增壓。
說的對,這些就是典形的Cross-over, Cross-under, and Cross-through的滑法, (respectively)‧能滑到這種地步已經是一般所謂的高手了‧不過,技術總是節節高,下一步,再高桿的叫"independent leg movement,"二隻腳分開運動但是保持重心不動。
雖然我們滑雪時用二塊板,但是真正滑雪一塊板就夠了‧所以二塊板就有四個邊,加上前後跑緦共就有八種滑法,滑雪也因而打開了其線形的枷鎖而進入“全山自由滑雪” all-mountain free skiing,
YouTube - Taichi skiing/Flatboarding: free skiing, Kirkwood
我們現在討論的是滑雪的“知識”,有其全體/整體性;對初學者的教法又是另外一回事了‧至於姿勢是不是優美,那跟“功力”有關,只有多做,模仿不出來的‧當你的動作都做正確了,你的姿勢一定是優美的。但是,我個人覺得啦,這些對初學者來說太難了解了,所以剛開始時,只要講如何轉彎換邊就好了,至於原理的方式,等有心想要深入研究的雪友,才會有興起去了解及如何利用對原理的透徹來讓自己的技術更加進步吧?不然說一做一應該是最快的教學方式,雖然學會滑雪了,但至少在山上已經可以足夠四處滑了吧?姿勢優美反而對很多人好像不太在意的樣子吧?
:)
IS
-
- 文章: 3756
- 註冊時間: 週六 2月 07, 2009 10:28 pm
#9 回覆: Unweighting/去重
問題是,當二隻腳同時分開運動的時候是什麼“東西”/力量在保持重心不動?事實上,這是一個非常基本又十分抽象的一個問題,要是找到正確的答案的話,滑雪是「水到渠成」‧滑雪沒有別的訣竅,就只有一個“重量”和怎樣“去重”‧taichiskiing 寫:什麼是“鐘擇原理”?
說的對,這些就是典形的Cross-over, Cross-under, and Cross-through的滑法, (respectively)‧能滑到這種地步已經是一般所謂的高手了‧不過,技術總是節節高,下一步,再高桿的叫"independent leg movement,"二隻腳分開運動但是保持重心不動。
滑雪上體重不是一個數字,而是看兩腿的支撐力,成反比--兩腿的支撐力愈大,體重愈輕‧這個“撐”字很有意思‧一般世人只知道用肌肉使力,卻不知道力量是因骨頭“撐”出來的;隨意肌只會收縮,沒有骨頭隨意肌是不能“使力”的‧能使力作用於外的是骨頭架子,而我們身體的運動能力等等都是因為關節的活動;換句話說,控制雪板的力量是從“重量”來而不是從肌肉的活動來的‧“大肌肉”在滑雪上並不一定佔優勢‧比較重要的技術是腿上關節的“開合”、身體的“去重”(包刮“加重”)、及立足點及重心的平衡。
前面說過,Cross-over“由上過”和Cross-under“由下過”的方法是用站和蹲的;那是說Cross-over和Cross-under用腿的力量來搬體重來保持平衡;所以它們轉彎時腳先動,那是說用肌肉‧Cross-through則是以重心的動量為支點來保持兩腳間的平衡及身體與滑線的平衡,那是說Cross-through是用“動量”來滑雪的‧用肌肉在功夫上說是用“拙力”,而“拙力”費力‧用“動量”是用“氣”,所以Cross-through用“氣”來滑雪的。
我是認為,真正滑雪的技術不是在於可以滑多陡或是滑多快等等,而是在那種情況下怎樣保持平衡,同時享受“滑”的樂趣。滑雪的樂趣也是上層滑雪精華所在—平衡的向心力和離心力。雖然我們滑雪時用二塊板,但是真正滑雪一塊板就夠了‧所以二塊板就有四個邊,加上前後跑緦共就有八種滑法,滑雪也因而打開了其線形的枷鎖而進入“全山自由滑雪” all-mountain free skiing,
YouTube - Taichi skiing/Flatboarding: free skiing, Kirkwood
Cross-through是上層滑雪的“過門檻”‧會滑雪很簡單,但是要達到上層無憂無盧的自由滑雪則是沒有半瘋狂的熱誠及乞之不捨的追求是不可能達到的。我們現在討論的是滑雪的“知識”,有其全體/整體性;對初學者的教法又是另外一回事了‧至於姿勢是不是優美,那跟“功力”有關,只有多做,模仿不出來的‧當你的動作都做正確了,你的姿勢一定是優美的。
要得法,上層技術從知道“重量”和“去重”開始。
:)
IS
#10 回覆: Unweighting/去重
我提的鐘擺原理,說穿了就是運用動能的技巧,如何讓動能降低,再利用低動能去進入一個新動能,如重心在轉換時,重心從左腳移到右腳時,就像鐘擺一下,從右邊盪到左邊最高點時,就會自然再擺回到右邊,我我說的就是當盪到右邊最高點時,就把這動能順勢盪過另一邊,這樣就不能再盪回左邊了,就像一個球過了山的最高點時變慢時,再滾過山的另一邊就會再變成增加動能…如此周而復始。taichiskiing 寫:什麼是“鐘擇原理”?
IS
我講的太複雜,但我認為滑雪在重心轉換時正是有這樣的一個運用技巧的存在。所以我稱這個方式為利用鐘擺原理來轉換重心改變方向。

我也是這麼覺得,弄懂這些使用方法,後面很多他人講的哩哩囉囉的東西自然就會一併融會貫通了,何必為了一點點不算完全的點動作去搞死自己呢?只要抓到真正的要門,一懂自然所有就能水到渠成學會很多所謂高深的技巧了。這是我這麼覺得的,呵呵。:face (341):taichiskiing 寫: Cross-through是上層滑雪的“過門檻”‧會滑雪很簡單,但是要達到上層無憂無盧的自由滑雪則是沒有半瘋狂的熱誠及乞之不捨的追求是不可能達到的。
要得法,上層技術從知道“重量”和“去重”開始。
:)
IS
-
- 文章: 3756
- 註冊時間: 週六 2月 07, 2009 10:28 pm
#11 回覆: Unweighting/去重
不錯,那就是用動能來滑雪‧用動能來滑雪轉彎時重心是用“甩”的,我想就是你的“盪”‧用“甩”的,重心[移]動但是腳的關節不彎/不動。norman 寫:我提的鐘擺原理,說穿了就是運用動能的技巧,如何讓動能降低,再利用低動能去進入一個新動能,如重心在轉換時,重心從左腳移到右腳時,就像鐘擺一下,從右邊盪到左邊最高點時,就會自然再擺回到右邊,我我說的就是當盪到右邊最高點時,就把這動能順勢盪過另一邊,這樣就不能再盪回左邊了,就像一個球過了山的最高點時變慢時,再滾過山的另一邊就會再變成增加動能…如此周而復始。
我講的太複雜,但我認為滑雪在重心轉換時正是有這樣的一個運用技巧的存在。所以我稱這個方式為利用鐘擺原理來轉換重心改變方向。
![]()
我是很高興我沒有跟西方教綀學西方的滑雪‧西方教滑雪的方法/哲學是教學生一個“技術”,而每種地形地勢又有它們自已特殊的技術,所以一層一層加起來,想法是“技術”愈多滑雪就愈好‧他們教的方式則是運用一些不太相關的小練習/drills來解釋/練習,有時候drills比要學的技術還難,我覺得他們的教法“事倍功半”。我也是這麼覺得,弄懂這些使用方法,後面很多他人講的哩哩囉囉的東西自然就會一併融會貫通了,何必為了一點點不算完全的點動作去搞死自己呢?只要抓到真正的要門,一懂自然所有就能水到渠成學會很多所謂高深的技巧了。這是我這麼覺得的,呵呵。:face (341):
我學滑雪是根劇我功夫的常識而來的‧一般人的錯誤關念認為練功夫是練拳打腳踢打架用的,但是那些只是下層功夫‧沒有健康的身體(體力)再好的技術也使不出來,所以上層功夫是練身體—練呼吸、運氣、運身等等‧滑雪亦然‧地心吸引力是我們的敵人,滑雪板是我們的武器,怎樣運身使力來平衡地心吸引力的功夫就變成滑雪技術了‧滑雪沒有別的訣竅,就只有怎樣運身去重和加重‧所以當你知道怎樣運身去重和加重時,滑雪是就自然會‧到時那些他人講的哩哩囉囉的東西才真是哩哩囉囉了。
:)
IS
#12 回覆: Unweighting/去重
對,也可以這麼說,「甩」跟「盪」差不多意思吧。taichiskiing 寫:不錯,那就是用動能來滑雪‧用動能來滑雪轉彎時重心是用“甩”的,我想就是你的“盪”‧用“甩”的,重心[移]動但是腳的關節不彎/不動。
這也是我研究出及練完成Cross-under的方法後才真的覺得,明明很簡單的事,為何搞得這麼複雜呢?taichiskiing 寫:
我是很高興我沒有跟西方教綀學西方的滑雪‧西方教滑雪的方法/哲學是教學生一個“技術”,而每種地形地勢又有它們自已特殊的技術,所以一層一層加起來,想法是“技術”愈多滑雪就愈好‧他們教的方式則是運用一些不太相關的小練習/drills來解釋/練習,有時候drills比要學的技術還難,我覺得他們的教法“事倍功半”。
我學滑雪是根劇我功夫的常識而來的‧一般人的錯誤關念認為練功夫是練拳打腳踢打架用的,但是那些只是下層功夫‧沒有健康的身體(體力)再好的技術也使不出來,所以上層功夫是練身體—練呼吸、運氣、運身等等‧滑雪亦然‧地心吸引力是我們的敵人,滑雪板是我們的武器,怎樣運身使力來平衡地心吸引力的功夫就變成滑雪技術了‧滑雪沒有別的訣竅,就只有怎樣運身去重和加重‧所以當你知道怎樣運身去重和加重時,滑雪是就自然會‧到時那些他人講的哩哩囉囉的東西才真是哩哩囉囉了。
:)
IS
-
- 文章: 3756
- 註冊時間: 週六 2月 07, 2009 10:28 pm
#13 回覆: Unweighting/去重
重量是“陰”,看不見的,只有用感覺去感覺才能知道它的實質—力道方向大小等等—而我們需要知道重量/重心在那兒我們才可以適當的加重和去重,所以那是「說時遲,那時快」,你要能感覺的話很簡單,但是還需要想/解釋才能做的話就比較複雜了。norman 寫:對,也可以這麼說,「甩」跟「盪」差不多意思吧。
這也是我研究出及練完成Cross-under的方法後才真的覺得,明明很簡單的事,為何搞得這麼複雜呢?
:)
IS
#14 回覆: Unweighting/去重
確是,其實我的方法就是在練感覺的,所以我也很難去解釋為何要做那些動作,但一定練熟套進去滑時,那時馬上就能有很明確的「感覺」出來了,也會突然明白什樣開始一個有效率的正確滑雪方法囉。:face (341):taichiskiing 寫:重量是“陰”,看不見的,只有用感覺去感覺才能知道它的實質—力道方向大小等等—而我們需要知道重量/重心在那兒我們才可以適當的加重和去重,所以那是「說時遲,那時快」,你要能感覺的話很簡單,但是還需要想/解釋才能做的話就比較複雜了。
:)
IS
-
- 文章: 3756
- 註冊時間: 週六 2月 07, 2009 10:28 pm
#15 回覆: Unweighting/去重
滑雪跟一般運動有一個不一樣的地方:一般運動的“動力”是在我們身體的運動上,所以要把一般運動做的好的要求是一個靈活能動的身體‧滑雪則不然,滑雪的“動力”不在我們身上而是在地心吸引力,所以上層滑雪真正的意義在學習怎樣“駕駛”或是“騎”這個地心吸引力的“動力”/(ride the gravity)‧在滑雪的情況下只有一種“騎”法,那就是用我們身體的重量‧但是我們身體的重量又在那兒?可以試著說,以物理的理論來說在“重心”("center of gravity"),但是問題還在,我們身體怎麼大,這一“點”“重心”又從那來?它應該是我們全身六十四節(?)在地心吸引力影響下一個向量的總合;還是不知道它在那兒?對,理論說的好像跟身體沒關,白說。norman 寫:確是,其實我的方法就是在練感覺的,所以我也很難去解釋為何要做那些動作,但一定練熟套進去滑時,那時馬上就能有很明確的「感覺」出來了,也會突然明白什樣開始一個有效率的正確滑雪方法囉。:face (341):
在滑雪轉彎時我們全身六十四節同時受一樣的向心力和其反作用離心力,但是因為全身各部(因為關節活動)走的路線不一樣,所以其受力也不一樣—身體外側走的孤度比內側大因而路線長所以要比較快才能平衡,所以外側的肩手感受的離心力比內側的大‧要保持轉彎的平衡我們一要把外側肩手加力向前;真正的解法沒有什麼“動作”只是關節的“壓力”,“氣”‧所以上層滑雪不是在講什麼身體“靈活能動”而是“不動”,那就是“騎”了。
:)
IS
#16 回覆: Unweighting/去重
unweight 是針對全身的“重心”("center of gravity")而言。
"release"(解除,解化)是針對雪板與地面的關係而言。
滑雪可以單用 unweight 來 release雪板。 或只單用變換雪板與地面的角度來release雪板。
"release"(解除,解化)是針對雪板與地面的關係而言。
滑雪可以單用 unweight 來 release雪板。 或只單用變換雪板與地面的角度來release雪板。
#17 回覆: Unweighting/去重
根據晚輩的觀察。太極大師的獨創滑法對edging的要求不同。猜測您雪板從來不需修邊的
#18 回覆: Unweighting/去重
我覺得鋼邊只要磨掉毛邊就夠了,如果真的要去滑冰面,鋼邊利一點是不錯啦,對技術的平衡感達到一定的程度,影響就不會差太多了,這是我個人的感覺。
-
- 文章: 3756
- 註冊時間: 週六 2月 07, 2009 10:28 pm
#19 回覆: Unweighting/去重
對,我很少修邊,不過要是這個邊被刮/scratched太多我還是會整理一下‧我修邊的方法很簡單,一個平銼子,把鋼邊上的刮痕全銼掉、磨的光光而已‧skier666 寫:根據晚輩的觀察。太極大師的獨創滑法對edging的要求不同。猜測您雪板從來不需修邊的
:)
IS
#20 回覆: Unweighting/去重
太極兄:
這兩天總算弄清楚了「release(解除,解化)」這個詞是另外的意思,所以就特來這一篇討論一下。
我也提過,我是先練up-unweight,再練down-unweight,最後結合後,會完成您提過的Cross-through方式。
這次去滑雪,我有嚐試了即不做up,也不做down的動作。只是以基本站姿的方式,以最少的動作直接做同時雙腳的edge轉換,我確實覺得做起來換邊很快,也很輕鬆,但在動作的漂亮度,可能做得還不夠好,所以滑起來不夠漂亮。
回來問一下,依您第一篇的意思是,應該先學「去重」加強基礎,再學「帶重(release)」嗎?
或是可以直接跳過學「去重」這個階段呢?
這兩天總算弄清楚了「release(解除,解化)」這個詞是另外的意思,所以就特來這一篇討論一下。
我也提過,我是先練up-unweight,再練down-unweight,最後結合後,會完成您提過的Cross-through方式。
這次去滑雪,我有嚐試了即不做up,也不做down的動作。只是以基本站姿的方式,以最少的動作直接做同時雙腳的edge轉換,我確實覺得做起來換邊很快,也很輕鬆,但在動作的漂亮度,可能做得還不夠好,所以滑起來不夠漂亮。
回來問一下,依您第一篇的意思是,應該先學「去重」加強基礎,再學「帶重(release)」嗎?
或是可以直接跳過學「去重」這個階段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