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http://www.ronlemaster.com/articles/parallel-shins.pdf
============================================================
在上半身與下半身的接合點,由身體最大的肌肉所包圍的地方,是臀部裏轉動雙腿的球狀關節。它們難以置信的多才多藝,且能做出有力的動作。它們也是頂尖滑雪選手之間技術差異的關注焦點。其中最令人感興趣的一件事是,他們使用多少knee angulation(膝蓋側彎)─這種實際上由胯關節周圍肌肉產生的動作─來控制雪板角度。
正如大家所同意的,現今世界杯最佳運動員使用 knee angulation的程度,比20年前少。此外,不容否認現今名列前茅的選手,也比以前的選手使用更多內側雪板,這通常是讓內側膝蓋朝向轉彎內側做出的。不管怎樣,在各別選手間,還是有風格跟喜好上的清楚區別,這種區別體現在他內、外側膝蓋側彎量的不同,與及他們脛骨的平行程度。


上兩圖是去年四月在加州Mammoth Mountain 舉辦的美國國家杯錦標賽,Julia Mancuso跟Lindsey Kildow兩位在大迴轉的相同轉彎的拼貼圖。Julia是傾向於較少使用knee angulation的好例子,但卻使用更多的內側腿,以幫助增加抓地力。她的風格傾向於所謂的” “parallel shins(脛骨平行)“。另一方面,Lindsey則顯示她的外側膝蓋往內側移動較多,而沒有附帶的內側膝蓋移動。
Mancuso跟 Kildow之間的不同,比較可能是起因於身材跟雪靴配鞋上的區別。當然,個人風格也非常重要,有些滑雪者可以比其他滑雪者,把內側雪板利用的更好。而且雖然Mancuso沒有像Kildow使用一樣多的knee angulation。但美國國家隊在世界杯女子賽的首席教練Trevor Wagner指出,她們兩位在轉彎的開始階段,都有將外側膝蓋往內轉,來獲得early edge所需的壓力,以便在外側雪板進入落下線之前,讓雪板開始carving。
近幾年內側跟外側knee angulation的改變,是緣由於器材的改進。新型的雪板,連同相關的墊板、binding跟雪靴,只需要更少的angulation就能滑行在圓弧上。這意謂滑雪者不必像以往一樣,將膝蓋大幅朝向內側,就能讓雪板穩住。新型雪板也讓選手能利用內側雪板可以施加更多壓力的特性,讓外側做更細微的微調,以提供更大、更穩固的平台。要利用這些優點,滑雪者必須讓內側雪板edge更多角度,這必須讓內側膝蓋更移向轉彎內側。
無論如何,不管是內、外側腳,過度的knee angulation會讓滑雪者身體僵硬,而無法平順的做其它需要的動作。像身體的伸展跟彎曲,以及在雪板上的前後移動。過度的外側knee angulation,通常肇因於雪靴配鞋不佳,而且沒辦法以簡單的不做這項動作來修正。讓內側腿側彎更多,增加內側雪板edge的角度,也一樣無濟於事。通常來講,canting(側向調整鞋筒角度,以適應羅圈腿)雪靴讓鞋筒角度更朝向外側,可以解決這個問題。因為這樣內側腳只要較少的knee angulation就能讓內側雪板有更多edge角度。
有一件必須記住的重要事是,雖然一些偉大的滑雪者,可以讓他們的脛骨在多數時間看起來平行,但這是最終看到的結果,讓自己能各別的使用兩條腿會更有益處。為了讓雪板全程edge角度相等,而致力於讓兩腿下半部平行,其實是扼殺了兩腿上方偉大的球狀關節,所內建的多才多藝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