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板轉彎

管他是好咖還是怪咖,只要是咖就能發言,有任何技術問題,在此討論就對啦。

版主: norman

頭像
norman
文章: 13087
註冊時間: 週三 9月 24, 2008 8:55 pm

#21 回覆: 反板轉彎

文章 norman » 週四 2月 04, 2010 9:41 am

taichiskiing 寫:
1. 刻滑立沿有角度,愈小的彎角度愈大,而平板滑雪是板底與雪面接觸的,所以板底應該是看不到的。



2. 你那個不是“純刻”,因為你不知道C型倒勾純刻的edges是向下的‧跟你說過,那是一個很高桿的技術,所以很難;一般只有那些選手經過長期訓練才能做到那麼精準的轉彎。



3. 問題不太恰當,純刻的滑法是為了“快”而不是為了“省力”。



4. 那我就不知道你是在那滑的了,在美國這種人/滑法雖然在比例上少些,但是也是到處都有‧就技術而言,我不認為有比純刻更上一層的技術了‧另外,刻滑與平板滑雪是技術上的兩個極端,所以並不互補,事實上,相反‧因為用力的部位與方式不同,你要刻滑你就不能滑平板,你要滑平板你就不能刻滑‧所以你的“平板跟純刻的力量綜合體”只是你自以為高桿的想法,沒有實質。

:)
IS
1. 明白。

2. 我指的不是我給您看過的影片,我試的那段沒有影片可看。

3. 了解。

4. 所以我很難解釋呀。平板跟刻滑的力量是可以同時並存的,義式的影片就是一個範例了,至少在我的看法是如此。有機會您翻一下義式影片的併腿轉跟刻滑有沒有什麼多大的差別?其實本質是一樣的,我說的正是那本質。


目前總滑天數80天。繼續累積中...我想滑雪。 :face (292): :face (292): :face (292):

滑雪人

頭像
skier666
文章: 1102
註冊時間: 週四 1月 14, 2010 12:34 pm

#22 回覆: 反板轉彎

文章 skier666 » 週四 2月 04, 2010 11:59 am

norman 寫: 7. 原諒您,下次不要這麼做,不然我也會容易講些無腦的話出來。
謝謝

頭像
skier666
文章: 1102
註冊時間: 週四 1月 14, 2010 12:34 pm

#23 回覆: 反板轉彎

文章 skier666 » 週四 2月 04, 2010 12:03 pm

skier666 寫:
這不光是技術的考慮,對我來説是個重力的遊戲。滑雪一個好玩的地方。

norman 寫:
5. 對我而言好玩的地方不在重力,而是自己能在任何地形能做到多優雅,即使在黑線或饅頭上都能做出最優雅的讓人覺得很靜態的感覺出來。所以我的技術是強調在於靜而悠閒。
norman 寫:
不是,是滑給自己爽的,每個人對爽的感覺不一樣,當滑出最優的彎時,會變成一種飛翔的爽快感。
飛翔的爽快與重力無關:face (46):

頭像
skier666
文章: 1102
註冊時間: 週四 1月 14, 2010 12:34 pm

#24 回覆: 反板轉彎

文章 skier666 » 週四 2月 04, 2010 12:07 pm

norman 寫:但我的答案是在c形倒勾內,但不純只有指您貼的純刻倒勾,所以我只能說因為c形倒勾的關係才有機會讓edging提升到最早
你的意思是沒到鈎,edging就不可以提升到最早:face (46)::face (46): 你真的話都隨便亂説,我都不知道要不要認真跟你說下去

norman 寫:但所謂的最早並不是指滑c形倒勾才能形成最早,而是在感覺到反彈的一瞬間的下一個edging。我這樣回答算清楚嗎?
我跟本不知道你這那裏有反彈。

頭像
norman
文章: 13087
註冊時間: 週三 9月 24, 2008 8:55 pm

#25 回覆: 反板轉彎

文章 norman » 週四 2月 04, 2010 5:13 pm

skier666 寫:你的意思是沒到鈎,edging就不可以提升到最早:face (46)::face (46): 你真的話都隨便亂説,我都不知道要不要認真跟你說下去




我跟本不知道你這那裏有反彈。
不是,沒倒勾變成反彈時,edging最早的位置可能就不是在11或1點鐘方向,可能會變成2或10點鐘方向的位置。

我說的反彈對一般來講,已經不是倒勾路線了,如果以山谷為六點鐘方向的話,這個反彈的作用力可能是發生在7點或5點鐘左右的位置,這是一種很細微壓力的感覺,也許在大轉彎上,這種細微的感覺不能稱乎反彈吧?所以我不會形容耶。
目前總滑天數80天。繼續累積中...我想滑雪。 :face (292): :face (292): :face (292):

滑雪人

taichiskiing
文章: 3756
註冊時間: 週六 2月 07, 2009 10:28 pm

#26 回覆: 反板轉彎

文章 taichiskiing » 週四 2月 04, 2010 11:21 pm

norman 寫:4. 所以我很難解釋呀。平板跟刻滑的力量是可以同時並存的,義式的影片就是一個範例了,至少在我的看法是如此。有機會您翻一下義式影片的併腿轉跟刻滑有沒有什麼多大的差別?其實本質是一樣的,我說的正是那本質。
當然你是難以解釋,因為平板滑雪與刻滑的用力點不一樣,而操作的程序、方式也不一樣,所以我說你只能一次做一種,那是說要刻滑你就不能滑平板,滑平板你就不能做刻滑‧那才是平板與刻滑的本質‧你說的“同時並存”表示兩種滑法你都不清楚。

:)
IS

頭像
norman
文章: 13087
註冊時間: 週三 9月 24, 2008 8:55 pm

#27 回覆: 反板轉彎

文章 norman » 週五 2月 05, 2010 11:06 pm

taichiskiing 寫:當然你是難以解釋,因為平板滑雪與刻滑的用力點不一樣,而操作的程序、方式也不一樣,所以我說你只能一次做一種,那是說要刻滑你就不能滑平板,滑平板你就不能做刻滑‧那才是平板與刻滑的本質‧你說的“同時並存”表示兩種滑法你都不清楚。

:)
IS
那小弟問個問題好了,當在滑純刻轉的時候,同時再加一點點點壓的力量,這是什麼?
目前總滑天數80天。繼續累積中...我想滑雪。 :face (292): :face (292): :face (292):

滑雪人

taichiskiing
文章: 3756
註冊時間: 週六 2月 07, 2009 10:28 pm

#28 回覆: 反板轉彎

文章 taichiskiing » 週六 2月 06, 2010 12:14 pm

norman 寫:那小弟問個問題好了,當在滑純刻轉的時候,同時再加一點點點壓的力量,這是什麼?
那就要看你點壓壓在那兒了:你點壓的時效、部位、及用力的方向都有不同的結果,好問題‧一般說來,點壓在下腳前腳掌大骨頭上,刻轉繼續‧點壓在下腳後腳跟,你進入“側轉”/skidding-turn‧點壓在上腳就要看點壓的方向了;方向向前(與雪板平行),刻轉繼續‧向下,你則進入“斜轉”/slipping-turn而改變你滑的方向‧不過這些都是平板滑雪的技術‧(平板是用底板從邊到邊,所以平板滑雪的技術包刮刻轉,但是不包刮“純刻轉”‧)

純刻轉照定義來說應該是跟著鋼邊走的,所以快,所以換沿的時間也要快‧純刻轉是用“倒”/tipping來換沿的,而“倒”/tipping是用動量來控制的,換沿以後你就“鎖定”在鋼邊指定的滑道上,(不然你不在“純刻轉”),你怎樣司展你的“點壓”?

你可以從純刻進入平板很簡單,但是反過來就沒有那麼容易了‧那是說你可以把它們混起來用(滑一段刻滑,再滑一段平板等),但是不知道你怎樣把它們“合”起來,那是說,用同一個方式來滑刻滑和平板?

:)
IS

頭像
norman
文章: 13087
註冊時間: 週三 9月 24, 2008 8:55 pm

#29 回覆: 反板轉彎

文章 norman » 週六 2月 06, 2010 4:13 pm

taichiskiing 寫:那就要看你點壓壓在那兒了:你點壓的時效、部位、及用力的方向都有不同的結果,好問題‧一般說來,點壓在下腳前腳掌大骨頭上,刻轉繼續‧點壓在下腳後腳跟,你進入“側轉”/skidding-turn‧點壓在上腳就要看點壓的方向了;方向向前(與雪板平行),刻轉繼續‧向下,你則進入“斜轉”/slipping-turn而改變你滑的方向‧不過這些都是平板滑雪的技術‧(平板是用底板從邊到邊,所以平板滑雪的技術包刮刻轉,但是不包刮“純刻轉”‧)

純刻轉照定義來說應該是跟著鋼邊走的,所以快,所以換沿的時間也要快‧純刻轉是用“倒”/tipping來換沿的,而“倒”/tipping是用動量來控制的,換沿以後你就“鎖定”在鋼邊指定的滑道上,(不然你不在“純刻轉”),你怎樣司展你的“點壓”?

你可以從純刻進入平板很簡單,但是反過來就沒有那麼容易了‧那是說你可以把它們混起來用(滑一段刻滑,再滑一段平板等),但是不知道你怎樣把它們“合”起來,那是說,用同一個方式來滑刻滑和平板?

:)
IS
解釋的非常清楚。謝謝啦。

那從中我有些問題再問一下,關係您說的其中一件事。

「點壓在下腳前腳掌大骨頭上,刻轉繼續‧點壓在下腳後腳跟,你進入“側轉”/skidding-turn‧」這句的「skidding-turn‧」意思,跟初學者因彎不完全而產生的「skidding」是一樣的東西嗎?而這點壓在下腳後腳跟跟後坐等同意思嗎?

另提一點,我的點壓方法是在整個腳掌從姆指到後腳跟的內側線上,不是前腳掌,也不是在後腳跟。

最後一點,如果講的不是純刻滑,而是刻滑,這兩種意義是相同的嗎?如同下面這段示範者表演的刻滑,看起來依您的解釋就不能算是純刻滑了,那這種又要用什麼稱呼呢?還算不算是刻滑呢?因為這段在我看來就是屬於純刻滑上再加上點壓的力量才能形成這種方式的。

不知這些方向在見解上又有何不同?

oro_avanzato.flv video by normankiss - Photobucket
[media]http://s449.photobucket.com/albums/qq21 ... anzato.flv[/media]
目前總滑天數80天。繼續累積中...我想滑雪。 :face (292): :face (292): :face (292):

滑雪人

taichiskiing
文章: 3756
註冊時間: 週六 2月 07, 2009 10:28 pm

#30 回覆: 反板轉彎

文章 taichiskiing » 週日 2月 07, 2010 1:53 am

norman 寫:解釋的非常清楚。謝謝啦。

那從中我有些問題再問一下,關係您說的其中一件事。

「點壓在下腳前腳掌大骨頭上,刻轉繼續‧點壓在下腳後腳跟,你進入“側轉”/skidding-turn‧」這句的「skidding-turn‧」意思,跟初學者因彎不完全而產生的「skidding」是一樣的東西嗎?而這點壓在下腳後腳跟跟後坐等同意思嗎?
差不多,不管是高手還是新手用,skidding的“效果”都是減速;不同的是新手被迫用skidding來防止他們滑太快,而高手則是用skidding來當剎車用‧Skidding剎車的好處是你可以保持原來滑雪姿勢及雪板的組合,所以“剎車”/skidding過了你可以很容易回到你剎車之前的姿勢而繼續;你在雪場看的大部份平行滑雪都是skidded-parallel-turns‧怎樣做skidding呢?Hockey-stop,兩塊雪板尾巴同時向外橫移,所以力道要用在腳跟上‧但是,你說的對,“剎車”過後,要是力道還在腳跟上,那就變成後坐了。
另提一點,我的點壓方法是在整個腳掌從姆指到後腳跟的內側線上,不是前腳掌,也不是在後腳跟。
那只是/能控制一個內沿/inside edge,所以你能變化的範圍也小。
最後一點,如果講的不是純刻滑,而是刻滑,這兩種意義是相同的嗎?如同下面這段示範者表演的刻滑,看起來依您的解釋就不能算是純刻滑了,那這種又要用什麼稱呼呢?還算不算是刻滑呢?因為這段在我看來就是屬於純刻滑上再加上點壓的力量才能形成這種方式的。

不知這些方向在見解上又有何不同?

oro_avanzato.flv video by normankiss - Photobucket
純刻與刻滑事實上是一樣的東西‧我想“純刻”是網上的一些半吊子發明的用以炫耀他們的對手,並不是什麼更高深的技術‧根劇他們的要求,“純刻”從頭到尾只留下兩條跟鉛筆一樣寬度(edge-width)的刻痕‧這種要求水準很高,而且很累人,所以很難做到,但是以“滑雪之道”/the way of skiing的眼光來看,這個純刻的技術有點不太實際。

在影片裡,注意那highlighted的換沿的的動作,那是純刻‧一般說來,別的特寫的換沿也做的很好,很好的示範‧看他們的動作、韻律都很平穩,我看不出什麼“點”壓的地方。

:)
IS

頭像
norman
文章: 13087
註冊時間: 週三 9月 24, 2008 8:55 pm

#31 回覆: 反板轉彎

文章 norman » 週日 2月 07, 2010 5:32 am

taichiskiing 寫:差不多,不管是高手還是新手用,skidding的“效果”都是減速;不同的是新手被迫用skidding來防止他們滑太快,而高手則是用skidding來當剎車用‧Skidding剎車的好處是你可以保持原來滑雪姿勢及雪板的組合,所以“剎車”/skidding過了你可以很容易回到你剎車之前的姿勢而繼續;你在雪場看的大部份平行滑雪都是skidded-parallel-turns‧怎樣做skidding呢?Hockey-stop,兩塊雪板尾巴同時向外橫移,所以力道要用在腳跟上‧但是,你說的對,“剎車”過後,要是力道還在腳跟上,那就變成後坐了。
所以skidding在什樣的程度下使用,本質就有些不同,但我的看法是在edging的起點上的差別,像初學者的edging起點通常都在彎都過一半了才在edging,自然就會變成失控的skidding了。
taichiskiing 寫:那只是/能控制一個內沿/inside edge,所以你能變化的範圍也小。
是的,但這個方式也蠻省力的,不過我會根據傾倒的變換速度及傾倒的角度來改變彎的大小,當然,這種方式也只能較緩合的地形上玩而已。在黑線以上我就不會這麼搞了,我的方法就會變成在腳掌前骨的位置了,而小轉有時會以點壓在腳跟的位置來變化。只是有時我還不確定哪一種方式比較好,都練也好。
taichiskiing 寫:純刻與刻滑事實上是一樣的東西‧我想“純刻”是網上的一些半吊子發明的用以炫耀他們的對手,並不是什麼更高深的技術‧根劇他們的要求,“純刻”從頭到尾只留下兩條跟鉛筆一樣寬度(edge-width)的刻痕‧這種要求水準很高,而且很累人,所以很難做到,但是以“滑雪之道”/the way of skiing的眼光來看,這個純刻的技術有點不太實際。

在影片裡,注意那highlighted的換沿的的動作,那是純刻‧一般說來,別的特寫的換沿也做的很好,很好的示範‧看他們的動作、韻律都很平穩,我看不出什麼“點”壓的地方。

:)
IS
但這影片對有些人來說可能不算純刻,因為在彎的起始有些skidding的感覺。但我不是這麼覺得,我是覺得因為速度造成的,所以不算。

但因為有點壓加上高速的關係,所以在彎的起始有「刮」的應力出現。這只是我個人的看法感覺就是了。
目前總滑天數80天。繼續累積中...我想滑雪。 :face (292): :face (292): :face (292):

滑雪人

taichiskiing
文章: 3756
註冊時間: 週六 2月 07, 2009 10:28 pm

#32 回覆: 反板轉彎

文章 taichiskiing » 週一 2月 08, 2010 11:04 am

norman 寫:所以skidding在什樣的程度下使用,本質就有些不同,但我的看法是在edging的起點上的差別,像初學者的edging起點通常都在彎都過一半了才在edging,自然就會變成失控的skidding了。
不是,skidding的本質都是減速,只是用法及目的不一樣,所以“效果”也不一樣。
是的,但這個方式也蠻省力的,不過我會根據傾倒的變換速度及傾倒的角度來改變彎的大小,當然,這種方式也只能較緩合的地形上玩而已。在黑線以上我就不會這麼搞了,我的方法就會變成在腳掌前骨的位置了,而小轉有時會以點壓在腳跟的位置來變化。只是有時我還不確定哪一種方式比較好,都練也好。
你好像是在說你在簡單的地形上用一種滑法,到了難的地方又是另外一種滑法?要是再複雜一點(難易相交)的情況下,你要用什麼滑法?
但這影片對有些人來說可能不算純刻,因為在彎的起始有些skidding的感覺。但我不是這麼覺得,我是覺得因為速度造成的,所以不算。

但因為有點壓加上高速的關係,所以在彎的起始有「刮」的應力出現。這只是我個人的看法感覺就是了。
真的你需要多看几次,我沒看到skidding,也沒有看到點壓,只是很好的刻滑;skidding會造成減速,點壓會造轉彎弧度的變化/changing the turn-shapes,但是在影片裡卻看不出這兩種變化。

:)
IS

頭像
norman
文章: 13087
註冊時間: 週三 9月 24, 2008 8:55 pm

#33 回覆: 反板轉彎

文章 norman » 週一 2月 08, 2010 3:12 pm

taichiskiing 寫:不是,skidding的本質都是減速,只是用法及目的不一樣,所以“效果”也不一樣。
那lelo兄的影片內那樣子是skidding嗎?
taichiskiing 寫:你好像是在說你在簡單的地形上用一種滑法,到了難的地方又是另外一種滑法?要是再複雜一點(難易相交)的情況下,你要用什麼滑法?
那就只好隨機應變選擇當時好用又輕鬆的滑法囉。
taichiskiing 寫:真的你需要多看几次,我沒看到skidding,也沒有看到點壓,只是很好的刻滑;skidding會造成減速,點壓會造轉彎弧度的變化/changing the turn-shapes,但是在影片裡卻看不出這兩種變化。

:)
IS
嗯,但影片中也沒有加速,只有控制速度,但要控制速度,控制速度,不就是適量的減速嗎?光靠很短倒勾應該不能完全控制住carving的速度吧?
目前總滑天數80天。繼續累積中...我想滑雪。 :face (292): :face (292): :face (292):

滑雪人

頭像
skier666
文章: 1102
註冊時間: 週四 1月 14, 2010 12:34 pm

#34 回覆: 反板轉彎

文章 skier666 » 週一 2月 08, 2010 5:31 pm

norman 寫:


那就只好隨機應變選擇當時好用又輕鬆的滑法囉。



嗯,但影片中也沒有加速,只有控制速度,但要控制速度,控制速度,不就是適量的減速嗎?光靠很短倒勾應該不能完全控制住carving的速度吧?
光聼你這樣說及問,就知道你根本沒經驗

頭像
norman
文章: 13087
註冊時間: 週三 9月 24, 2008 8:55 pm

#35 回覆: 反板轉彎

文章 norman » 週一 2月 08, 2010 6:13 pm

skier666 寫:光聼你這樣說及問,就知道你根本沒經驗
很短的逆勾,我指的可是不能帶有任何一絲剎車的性質喔。如果因速度快,就把逆勾拉長,這樣也不行吧?而影片中也沒有把逆勾拉長,也沒有一絲剎車的現象,我倒是有看到力量則是分散在整個彎上來穩定速度。
目前總滑天數80天。繼續累積中...我想滑雪。 :face (292): :face (292): :face (292):

滑雪人

taichiskiing
文章: 3756
註冊時間: 週六 2月 07, 2009 10:28 pm

#36 回覆: 反板轉彎

文章 taichiskiing » 週一 2月 08, 2010 9:45 pm

norman 寫:那lelo兄的影片內那樣子是skidding嗎?
“Skidded parallel turns”。
那就只好隨機應變選擇當時好用又輕鬆的滑法囉。
不是,那叫做大貓大洞小貓小洞,多事不說,一心兩用也是練功/兵家大忌。
嗯,但影片中也沒有加速,只有控制速度,但要控制速度,控制速度,不就是適量的減速嗎?光靠很短倒勾應該不能完全控制住carving的速度吧?
滑雪跟開車一樣,加速減速的滑法不是好的技術;Carving的優點就是它在轉彎時速度不減的,所以一般[刻滑]高手滑雪,從上到下,速度是不太變的。

:)
IS

頭像
norman
文章: 13087
註冊時間: 週三 9月 24, 2008 8:55 pm

#37 回覆: 反板轉彎

文章 norman » 週一 2月 08, 2010 10:09 pm

taichiskiing 寫:“Skidded parallel turns”。
跟高手的Skidded 有什麼差別呢?
taichiskiing 寫:不是,那叫做大貓大洞小貓小洞,多事不說,一心兩用也是練功/兵家大忌。
說的也是,是指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意思嗎?
taichiskiing 寫:滑雪跟開車一樣,加速減速的滑法不是好的技術;Carving的優點就是它在轉彎時速度不減的,所以一般[刻滑]高手滑雪,從上到下,速度是不太變的。

:)
IS
完全同意,我總算了解刻轉的定義了,因為之前被搞迷糊了,不少人對刻轉的定義也不見相同,只好自己研究,有機會就問囉。那有機會我也來拍一段看看吧,這種滑法我現在還辦得到,但綠線我肯定是做不出來的(要拉速度的時間實在太長了,等能拉起速度時,早就不知遠離鏡頭多遠了),但紅線以上應該沒問題才對。 :p rimitives (16):
目前總滑天數80天。繼續累積中...我想滑雪。 :face (292): :face (292): :face (292):

滑雪人

頭像
skier666
文章: 1102
註冊時間: 週四 1月 14, 2010 12:34 pm

#38 回覆: 反板轉彎

文章 skier666 » 週二 2月 09, 2010 12:46 am

norman 寫:跟高手的Skidded 有什麼差別呢?
高手可以skid 一部份彎,刻滑一部份彎. 或是刻滑帶skid

norman 寫:但綠線我肯定是做不出來的(要拉速度的時間實在太長了,等能拉起速度時,早就不知遠離鏡頭多遠了),但紅線以上應該沒問題才對。 :p rimitives (16):
諾曼兄你動不動就是綠線滑不出來,要到紅線。你這樣子說話,很難讓人把你的話認真。

你知道在紅線以上刻滑的速度感覺起來有多快嗎?
最後由 skier666 於 週二 2月 09, 2010 8:21 am 編輯,總共編輯了 5 次。

頭像
norman
文章: 13087
註冊時間: 週三 9月 24, 2008 8:55 pm

#39 回覆: 反板轉彎

文章 norman » 週二 2月 09, 2010 10:18 am

skier666 寫:高手可以skid 一部份彎,刻滑一部份彎. 或是刻滑帶skid
認同。所以這得看是無法自我控制的skidding,還是特意有為的可自我控制的skidding。:20070217220202: :o nion (47):

skier666 寫:諾曼兄你動不動就是綠線滑不出來,要到紅線。你這樣子說話,很難讓人把你的話認真。

你知道在紅線以上刻滑的速度感覺起來有多快嗎?
很抱歉,我知道我的影片說服力不夠,但沒辦法,我想練功,所以就得拍我自己要看的動作,因為只有自己最清楚在那動作內,我有些小動作,不是當事人是看不出來的,但我就是這樣靠影片來修正的,而且修正動作不需要在紅黑線上就可以做的事了。當然,最大的問題是,幫拍的人要能在紅黑線上安全下山,我才能放心讓人幫拍囉。而2208年,我老婆還無法很輕鬆下紅線,歐洲的紅線對只滑過日本的人來說,簡直就是黑線,她下不去,我也沒敢這麼要求吧,不然回家就要罪跪算盤了。

倒是這月底一起去的雪友,他應該沒問題才對,那就有機會拍了。

其實,我的動作至少要在紅黑線才能看得出來我實際的實力。但沒影片就沒說服力囉。

在紅線滑刻轉,時速至少是在50公里以上,如果長度夠的話,很輕易就超過65公里以上,但一般不是在比賽,不需要那麼快,所以在紅線滑刻轉是可控制速度在50~65公里左右。但我沒實際拍過,所以我也不清楚,要拍了才知道,但我的能力是在時速60以下還能輕鬆控制,超過65以上就得很集中精神了。

說真的,我也很久沒全力一口氣滑下山了,這次去日本租裝備,還要一天適應一下,如果第二天拍,就可以看出我上一年的功力如何了,但要再進步,我最少要一次滑四天以上才有進步的機會,畢竟親雪性還不夠好。
目前總滑天數80天。繼續累積中...我想滑雪。 :face (292): :face (292): :face (292):

滑雪人

頭像
skier666
文章: 1102
註冊時間: 週四 1月 14, 2010 12:34 pm

#40 回覆: 反板轉彎

文章 skier666 » 週二 2月 09, 2010 10:25 am

norman 寫:認同。所以這得看是無法自我控制的skidding,還是特意有為的可自我控制的skidding。:20070217220202: :o nion (47):
lelo 是用skid 來控制,他在雪板上是滿自然的,影片2尾倒滑沒緊張。他可能不知道如何不skid。

回覆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