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麼高手還要請教他人. :)
版主: norman
#21 回覆: 這麼高手還要請教他人. :)
這參加 csia level 4 考試的學生正好有示範片. 他得分是 8 分, 好像很開心的, 應該是 pass 了. 近尾的一小段可以清楚看到, 沒有屈板. :)
YouTube- Short turns CSIA Level 4 exam
YouTube- Short turns CSIA Level 4 exam
I love line graphic 

#23 回覆: 這麼高手還要請教他人. :)
這些彎都很利害, 但 31sec 是大彎. 很容易便可以屈板, 他有些小轉有屈板, 有一些用上了 mini-hockey stop 的便沒有.
我有一個問題, 是不是立角必然就會屈板? 細想一下又好像不是, 試想一下如果站著不動或是動的很慢的依然是可以立角, 但便不會怎樣屈板吧?

I love line graphic 

#24 回覆: 這麼高手還要請教他人. :)
31 sec 算大彎?
我的經驗是 edge 角度夠的話, 不須用力屈板就能轉很小的彎, 當然我的經驗不一定準啦 ...
我的經驗是 edge 角度夠的話, 不須用力屈板就能轉很小的彎, 當然我的經驗不一定準啦 ...
#25 回覆: 這麼高手還要請教他人. :)
立角確實就會屈板, 不過要等我下班才能畫圖解釋清楚 ...
#26 回覆: 這麼高手還要請教他人. :)
sorry, 看錯時間. 是小彎.lelo 寫:31 sec 算大彎?
我的經驗是 edge 角度夠的話, 不須用力屈板就能轉很小的彎, 當然我的經驗不一定準啦 ...

你出圖時請同時考慮一下這問題: 我有一個問題, 是不是立角必然就會屈板? 細想一下又好像不是, 試想一下如果站著不動或是動的很慢的依然是可以立角, 但便不會怎樣屈板吧?
I love line graphic 

#27 回覆: 這麼高手還要請教他人. :)
我想了一下不準備用複雜的公式,只讓大家裡解一下就好 ...carver_hk 寫: 你出圖時請同時考慮一下這問題: 我有一個問題, 是不是立角必然就會屈板? 細想一下又好像不是, 試想一下如果站著不動或是動的很慢的依然是可以立角, 但便不會怎樣屈板吧?
請看下面第一張圖,左邊的弧形代表雪板的 side cut,A 是弧線深度,表示板頭寬跟板腰寬的差距,A 如果越大表示雪板的轉彎半徑越小。

再看第二張圖,如果把雪板斜放在地面上,我們不考慮雪板的 camber,假設雪板是平的,這時雪板的頭尾會接觸地面,但板腰會懸空。
我們把雪板往下壓,讓他彎曲,直到板腰接觸地面,這時板頭與板腰的弧線深度會是 B,B 比 A 長多了,可知轉彎半徑會縮短,而斜放的角度越大,B 會越長,可知轉彎半徑會越短 ...

最後由 lelo 於 週二 4月 13, 2010 11:32 pm 編輯,總共編輯了 2 次。
#28 回覆: 這麼高手還要請教他人. :)
lelo 兄- 這是非常清晰而且是可以幫助理解滑雪理論的解釋, 也可以解釋到我提出的靜止或低速時的屈板情況, 但這只解釋到自然屈板, 就是雪夠軟時, 板頭尾都會咬著雪面等待板的中部受力而屈曲. 請看我的動態理論, 歡迎反駁:
1. 在冰面上, 板頭或板尾會因應前後平衡的位置而決定是否能咬好雪. 假設坐後了, 板前便會失壓, 坐前了板尾便要失壓, 無論是板前或板後失了壓你的圖便不成立. 這種情況在冰面最容易看到或感受到
2. 在軟雪面上, 這對技術的要求要低很多很多, 因為無論坐前坐後也不至於咬不著雪, 只是板前或板尾的有效位置自然拉近咬著雪面的一方, 這樣屈出來的板是非常有限的.
1. 在冰面上, 板頭或板尾會因應前後平衡的位置而決定是否能咬好雪. 假設坐後了, 板前便會失壓, 坐前了板尾便要失壓, 無論是板前或板後失了壓你的圖便不成立. 這種情況在冰面最容易看到或感受到
2. 在軟雪面上, 這對技術的要求要低很多很多, 因為無論坐前坐後也不至於咬不著雪, 只是板前或板尾的有效位置自然拉近咬著雪面的一方, 這樣屈出來的板是非常有限的.

I love line graphic 

#29 回覆: 這麼高手還要請教他人. :)
偶插話一下-- 雪板往下壓 (loading on ski) 和 斜放的角度 (ski edgiing angle) 兩者須同時成立, 才是影響 B 的條件.lelo 寫:.......................................................................................
我們把雪板往下壓,讓他彎曲,..............................................而斜放的角度越大,B 會越長,可知轉彎半徑會越短 ...
#30 回覆: 這麼高手還要請教他人. :)
在冰面確實不適用,因為鋼邊根本咬不住, 這種高 edge 角度的滑法,我只在又濕又重、不能有半點 skidding 的雪況下試著滑過,
#31 回覆: 這麼高手還要請教他人. :)
不是很輕鬆的滑法。一般雪況下不用這樣滑 ...
carver-hk 兄可能要到北海道以南,才需要用到這種滑法 ...
carver-hk 兄可能要到北海道以南,才需要用到這種滑法 ...
#32 回覆: 這麼高手還要請教他人. :)
重點是這種屈板不須速度產生離心力,只要體重就能屈板 ...Vicente 寫:偶插話一下--
#33 回覆: 這麼高手還要請教他人. :)
[QUOTE=carver_hk;4640]...................................................................................................
1. 在冰面上, 板頭或板尾會因應前後平衡的位置而決定是否能咬好雪. 假設坐後了, 板前便會失壓, 坐前了板尾便要失壓, 無論是板前或板後失了壓你的圖便不成立. 這種情況在冰面最容易看到或感受到...................................................................
QUOTE]
Personal skill 的部分先不談的話, ski的torsion 會是咬住冰面的關鍵.
1. 在冰面上, 板頭或板尾會因應前後平衡的位置而決定是否能咬好雪. 假設坐後了, 板前便會失壓, 坐前了板尾便要失壓, 無論是板前或板後失了壓你的圖便不成立. 這種情況在冰面最容易看到或感受到...................................................................
QUOTE]
Personal skill 的部分先不談的話, ski的torsion 會是咬住冰面的關鍵.
#34 回覆: 這麼高手還要請教他人. :)
oh! 只是閒談一下滑雪理論, 實際上我們休閒派的也不用這麼計較怎麼滑. 但事實上只要搞好前後平衡, 便會自然壓板, 不吃力的. :)lelo 寫:不是很輕鬆的滑法。一般雪況下不用這樣滑 ...
carver-hk 兄可能要到北海道以南,才需要用到這種滑法 ...
這是那 cisa lvl4 examination 的考生 capture 出來的圖, 明顯在這5點時是沒有屈板的(只有小許自然屈板的不算數), 但他的板有立角, 這又該怎麼解釋呢? :)
您沒有權限檢視這篇文章所附加的檔案。
I love line graphic 

#35 回覆: 這麼高手還要請教他人. :)
這同意. 只是在理論中簡化了. 所以 WC 板是咬雪利器.Vicente 寫:Personal skill 的部分先不談的話, ski的torsion 會是咬住冰面的關鍵.
I love line graphic 

#36 回覆: 這麼高手還要請教他人. :)
試想一下整個s 彎(dynamics), unweighting 時如何屈板? 偶想這是Carver 兄想說的.lelo 寫:重點是這種屈板不須速度產生離心力,只要體重就能屈板 ...
最後由 Vicente 於 週三 4月 14, 2010 11:08 am 編輯,總共編輯了 1 次。
#37 回覆: 這麼高手還要請教他人. :)
Agree:face (330):carver_hk 寫:......................WC 板是咬雪利器.
#38 回覆: 這麼高手還要請教他人. :)
我看起來有屈板耶!carver_hk 寫:明顯在這5點時是沒有屈板的
#39 回覆: 這麼高手還要請教他人. :)
以我所知,這是不可能的事。而且在 unweighting 時屈板也沒有必要 ...Vicente 寫: unweighting 時如何屈板?
#40 回覆: 這麼高手還要請教他人. :)
我試一下用這片解釋屈板的過程:Vicente 寫:試想一下整個s 彎(dynamics), unweighting 時如何屈板? 偶想這是Carver 兄想說的.
YouTube- V290310_10.23.3gp
在 3sec 時是 unweighted 狀態, 不是說板中沒有受力, 而是因為剛轉了邊,板的邊還沒有咬好雪, 這時先調好前後平衡, 再來起邊, 這樣板前板後都會先卡著雪面, 板前後卡著了雪面, 停止了相對撗行的路線, 但板的中心相對還是可以撗行的, 行多小就是 lelo 所指的 b 距離了, 這力從那裡來的呢? 應該是從上一個彎來的吧? 要是這樣, 說用體重壓板便不對了, 因為體重只提供向下的力, 不提供撗行的力. 要快速壓板應該是要求上一彎帶過來的撗行力, 要不然單靠體重便要把板壓死, 屈不出小彎. 大家覺得這解釋如何?

I love line graphi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