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覺得這影片中的動作很CSIA,從頭到尾都是用「伸展釋壓」的動作。
版主: norman
你的伸展釋壓是什麼意思,因為伸展是加壓,不能釋壓,正如 Joshe Foster 講,要釋壓便要收縮norman 寫:很不錯的影片,可以欣賞看看。
我覺得這影片中的動作很CSIA,從頭到尾都是用「伸展釋壓」的動作。
https://youtu.be/DUlYznYkEyw
https://youtu.be/QsNsWINzqoQ
https://youtu.be/wTHvtf6lBYw
https://youtu.be/-dxSAllXoks
這個問題很難解釋,因為差異性很小,結果就完全不一樣,但我盡量解釋看看。pku 寫:你的伸展釋壓是什麼意思,因為伸展是加壓,不能釋壓,正如 Joshe Foster 講,要釋壓便要收縮
要釋壓就要收縮,這是物理定律, JF 滑時身體沒有怎樣上升,而 Joshe Foster 就很明顯,正如你說, JF 滑出來比較有效,所以速度比 Joshe Foster 快,很明顯 JF 是技高些norman 寫:這個問題很難解釋,因為差異性很小,結果就完全不一樣,但我盡量解釋看看。
雖然Joshe Foster說要釋壓便要收縮,這句是對的,但我會把這個用在收縮釋壓的動作。
這個動作才是我說的收縮釋壓,可以看出跟Joshe Foster的動作不一樣:
https://youtu.be/sZj1WatgS3s
我把動作順序說明一下,其實這兩者的釋壓時間點有點不太一樣,伸展釋壓的時間點晚一點點,收縮釋壓的時間點早一點點;再來是兩者的收縮不太一樣,伸展釋壓較輕較慢,收縮釋壓則較重較快。
伸展釋壓的動作在收縮時,是持續減壓,在雪板未平之前,就做伸展的動作釋壓,再開始轉換成加壓(這個是因為是指先把壓力減輕好輕鬆做伸展的動作)。問題就出現在一個很一瞬間的位置,這個動作在收縮完時是還沒釋壓的,真正釋壓的時間點是在你們說的轉動膝蓋,在轉動膝蓋同時要做伸展的動作開始的一瞬間(已做),這時才會出現真正的釋壓,而Joshe Foster的釋壓說法是對的,但動作跟解釋上卻是對不起來的,我認為這是練豚跳所造成的,只要是用到跳彈起來的變換方向,都是伸展釋壓的方式,反之收縮釋壓就不是這樣子做了。
收縮釋壓的收縮更主動,更快,在收腳的同時,身體就往另一個方向傾過去了,所以收腳時因為收腿速度夠快,會直接變成騰空的狀態,身體會直接像在空中螺旋轉動來改變重心方向(你可以想像能側空翻那種動作感),也就是說雪板未平之前就已經釋壓到零,直到換另一邊鋼邊切入雪為止,釋壓為零的時間相當的長,而不是像伸展釋壓那樣伸展的一瞬間去做跳彈起的動作釋壓,所以如果能注意到的話,會發現伸展釋壓在重心變換轉動時比較慢,就算動作再快,跟收縮釋壓一比較,就慢很多了,而在釋壓為零所持續時間長短也差很多。
不知我這樣解釋能不能看得懂?所以嚴格來講,使用伸展釋壓動作的人說是用收縮來釋壓,算是混淆的,不能說是錯的,也不能說是對的,畢竟要是沒有我說的這個收縮釋壓的動作,它就是正確的,因為收縮確實可以降低壓力,只是最後一刻要降為零,是很不一樣的動作的,所以在滑饅頭上也會表現得很不一樣,時機點也不同。
這也是為什麼收縮釋壓比伸展釋壓難入門的原因,收縮釋壓要求的平衡能力比較高,所以入門難,但入門雖難,卻是最容易學會正確傾的動作。
這個問題便是我跟大多數人看法的分岐點。我對伸展釋壓跟收縮釋壓的兩種動作是有分的,雖然都一樣有做縮腿的動作,但在彎的結束點的處理方式是完全不一樣的,所以之前我有提過,從初學者開始學,可以直接學伸展釋壓的滑法,或是直接學收縮釋壓滑法,這其實是可以視為兩種不同的動作,只是伸展收縮的滑法易學難精,收縮釋壓的滑法是難學易精,如果能兩種都學,才能很細膩的理解兩者動作的差異性在哪裏。pku 寫:要釋壓就要收縮,這是物理定律, JF 滑時身體沒有怎樣上升,而 Joshe Foster 就很明顯,正如你說, JF 滑出來比較有效,所以速度比 Joshe Foster 快,很明顯 JF 是技高些
用伸展來 release edges 是教中級滑雪人的,這樣做平雪板時間長,壓邊比較遲,超度慢,合中級滑雪人,一般的 CSIA L2 便是滑得這樣便可過,當然要暢順一點。
但到 L3 時,便要做到在收縮時換邊,平雪板時間短很多,壓邊早很多,速度也快很多,要滑得暢順是難得多,由於 L2 容易,所以很多人下一年便考 L3 , 所以 L3 的及格律很低
norman 寫:很不錯的影片,可以欣賞看看。
我覺得這影片中的動作很CSIA,從頭到尾都是用「伸展釋壓」的動作。
https://youtu.be/DUlYznYkEyw
https://youtu.be/QsNsWINzqoQ
https://youtu.be/wTHvtf6lBYw
https://youtu.be/-dxSAllXoks
再回頭來看這些留言,想法跟感受又不同。pku 寫:![]()
![]()
![]()
![]()
![]()
這行正常,這是成長的過程norman 寫:再回頭來看這些留言,想法跟感受又不同。![]()
我認為還是可以的,但要有方法,還有就是不要練錯路,練錯路只是浪費時間而已,不過一年至少要能滑個一、二十天會比較容易些,但要跟那最強的比,我想,沒有大量的滑雪日子累積,應該是不可能的,但儘量的接近還是辦得到的。pku 寫:這行正常,這是成長的過程
以前我覺得日本技術滑雪厲害,想像那樣滑,現在發覺那樣滑法,普通人是學不了,如果想全山滑,還是學 CSIA 實際 ,像 Joshe Foster 滑得那麼暢順,已經是超過一般滑雪人的極限。
我的重量訓練只是要讓肌肉不要太過鬆弛,norman 寫:我認為還是可以的,但要有方法,還有就是不要練錯路,練錯路只是浪費時間而已,不過一年至少要能滑個一、二十天會比較容易些,但要跟那最強的比,我想,沒有大量的滑雪日子累積,應該是不可能的,但儘量的接近還是辦得到的。
像你有在做重量訓練,如果又懂得方法練的話,我確實是相信你也是能滑得出來的。因為我也不得不承認,想要滑好饅頭,還是需要做重量訓練,強化肌肉爆發力。
還是同樣又想要說的話,如果你考慮試試看我的方法的話,我可以找時間錄影片私下傳給你看,最近我能講的都講了,就差拉提收縮跟動作流程套路練習而已,夏季花點時間練習,明年冬應該能體會到明顯的差別。![]()
這年紀能做重量訓練就很厲害啦。pku 寫:我的重量訓練只是要讓肌肉不要太過鬆弛,
能夠看看你的心法當然好。不過你下季能來 Whistler 一起滑就更好
我仍有幾年才六十歲,很多年紀比我大多了的人也仍在做重量訓練。norman 寫:這年紀能做重量訓練就很厲害啦。
那影片我再找時間好好拍一拍整理整理,需要些時間,好了再發簡訊給你。
忘了提一件事,下季能不能到惠斯樂,我還沒個底,至少等十月後我才敢提提看,但就目前來看,不太樂觀。
真心佩服這年紀還能做重量訓練的人,所以我還是認為你的滑雪技術,還是有機會走向高峰的。pku 寫:我仍有幾年才六十歲,很多年紀比我大多了的人也仍在做重量訓練。
我的進步空間仍有很多,一點的進步應該可以,但要到你講的境界就很難達到norman 寫:真心佩服這年紀還能做重量訓練的人,所以我還是認為你的滑雪技術,還是有機會走向高峰的。
我是說「有機會」,但不是絕對的。pku 寫:我的進步空間仍有很多,一點的進步應該可以,但要到你講的境界就很難達到
看到這影片,這讓我想到我在另一邊有跟leo提過(不是這裏的lelo),我覺得在這裏我也應該講一下。
在我看來,他們的動作都是一樣的,唯一差別只有轉彎半徑不同而已,一個是用中彎的但較動態一點,一個是用小彎但比較接近一般平行轉彎,最多就這樣的差別而已。其實動作到那個程度時,要不要用動態轉彎的方式,只是選項之一而已,而且這兩者的動作其實在正確的動作下是一樣的,就只是一個傾得比較多,一個傾的比較少而已,我要是能再多練幾天,我也能隨心所欲的切換這兩者的動作。不過我不得不說,用動態轉彎也挺有樂趣的,感受確實很不一樣。pku 寫:http://www.youtube.com/watch?v=l-pGfm8VjP0
可否解釋一下,兩人動作為何不同
http://www.youtube.com/watch?v=l5gnnZXoDK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