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白馬行
版主: norman
#2 回覆: 我的白馬行
Lelo兄:lelo 寫:我這一星期跑去滑雪了!今年報了兩團,快要讓我老姊罵慘了!
是有進步一點啦!不過沒什麼好提的。不過在白馬山麓奮鬥了幾天,試過各種方法,想破腦袋,終於找出我不敢在中、高級道飆速度的原因。
其實滑雪時的姿勢沒有那麼重要,併腿並不是目的,而是原因。只要我找到的那個因素解決了,自然而然的就會併腿,沒什麼好學的!
norman 兄要不要我賣個關子,到底是什麼原因,我在五龍滑時,敢跟日本人飆速度,到了八方尾根,卻連滑全制動的日本女生都滑不過?要不要猜猜看?
想不到你這周跑去白馬滑雪了呀,令人羡慕呀,但能想像你被罵的狀況。我記得白馬好像是滑六天的樣子耶。
這周那邊雪況好嗎?
我想,飆速不難,就像我說的,我在2004年去義大利滑時,我就敢在紅線直衝1公里左右,時速就能達到80公里左右了,只是說了沒人相信而已。那現在你相信了嗎?
其實一般初學者的時速在20公里左右,中級者大約是30~70公里之間,而大部份中級者滑得速度大概都會控制在30~60之間。如果只會全制動的話,最高速也只能到40公里左右而已。
所以如果你還認為你是初學者,我也無話可說,但畢竟你會半制動,不是嗎?所以你的速度只要你的edging換得快,平衡不會失去的話,你要衝到時速80公里都沒問題。:face (341):
而我自己自認還能控制之下的速度是時速70公里。70公里以上我也會害怕的,不是怕失控,而是怕控制不夠強會不小心撞到人。
回歸正題一下。
我不確定你想通了什麼,但一般速度能變快,併腿確實是主因之一,最重要的就是降低卡鋼邊的可能性。但還是要注意安全就是了,因為疏忽就容易意外,在快失去平衝時就硬撐,就容易受傷。
至於你想到什麼,還是由你說明一下囉,每個人的體會不一樣,我想不出你想通了什麼道理。
最後,這次去有拍片嗎?如果有的話,就挑一段你認為滑最好的影片來看看囉。

PS.另外,你不是想要練漂亮的動作嗎?姿勢沒那麼重要,要什麼練動作呢?
最後由 norman 於 週日 3月 07, 2010 9:54 am 編輯,總共編輯了 3 次。
#3 回覆: 我的白馬行
滑五天啦!雪況爛死了!norman 寫: 這周那邊雪況好嗎?
還是不相信!就以你影片裏那種大轉彎,溫吞吞的下山方法?我想,飆速不難,就像我說的,我在2004年去義大利滑時,我就敢在紅線直衝1公里左右,時速就能達到80公里左右了,只是說了沒人相信而已。那現在你相信了嗎?
不過你應該看過日本人滑雪了,應該知道日本人的速度有多快;也該知道他們轉的彎很小!我只問你一個問題,你有沒有辦法像日本人那樣滑雪?日本人的姿勢倒底好在那裏?用你的方法分析一下!
我滑雪以來一直在問這個問題,"我為什麼沒辦法像日本人那樣滑?",你先幫我解答一下 ...
#4 回覆: 我的白馬行
日本只要一超過二月中旬,雪況向來就很差了,這也是為什麼我要往北海道跑的原因,這次我從北海道最後一天要回來時,天氣就開始變暖了,所以我算運氣不囉。lelo 寫:滑五天啦!雪況爛死了!
滑快有滑快的方法呀,拍動作跟滑快不一樣吧?如果我直直往下衝,都不轉彎,就算速度快,我這樣子拍有何意義嗎?再說,我那些看起來像慢慢的動作,你還不一定能跟上我那影片內的速度呢。lelo 寫:還是不相信!就以你影片裏那種大轉彎,溫吞吞的下山方法?
不過你應該看過日本人滑雪了,應該知道日本人的速度有多快;也該知道他們轉的彎很小!我只問你一個問題,你有沒有辦法像日本人那樣滑雪?日本人的姿勢倒底好在那裏?用你的方法分析一下!
我滑雪以來一直在問這個問題,"我為什麼沒辦法像日本人那樣滑?",你先幫我解答一下 ...
直直滑幾乎沒技巧性可言吧?
一個在滑動作,一個直直飆下山,請問哪一個較厲害?
我不學日本人的滑法的,所以我無法說明。但我反問你一下,是滑得醜較厲害?還是滑得漂亮較厲害?同樣都是時速只有三十公里,是哪個較厲害呢?
你沒辦法滑得像日本人那樣滑,原因很多,但終歸一句話,你的技術及經驗太爛了,所以你滑不出那樣的動作。
如果又要我講回來的話,我的方法可以讓你很快練到第六級頂,今年如果好好研究練習一年,我可以確定明年你的動作就跟我差不多了,只差雪上滑雪的經驗需要增加而已。犧牲一下一年的時間研究我的方式,不會讓你損失到什麼吧?如果你達到第六級頂時,你也差不多知道為什麼你滑不出來像日本文那樣滑了,也能很快的就去修正自己想要修正的動作,到時我再借你那本我在北海道買回來的雜誌給你研究,你就會知道學習的方向了。最重要的還是要拍片自我印證動作的問題及正確性。
而第七跟第八級要對饅頭跟鬆雪有一定的水準以上,這點我承認我的方法在饅頭上還很爛,再說我也沒多少時間可練饅頭,光大轉彎就讓我練很久了,何況我現在還有個中轉跟小轉還沒練完呢,所以我要達到第七級,我就得先對饅頭下功夫,但我想先在小轉上下功夫,小轉未完成前,我是不會花時間在饅頭上練功的。第九級是比賽級高手,所以第九級大概相當於PSIA教練第三級了吧?

#5 回覆: 我的白馬行
有夠賊 ...norman 寫:日本只要一超過二月中旬,雪況向來就很差了,這也是為什麼我要往北海道跑的原因,這次我從北海道最後一天要回來時,天氣就開始變暖了,所以我算運氣不囉。
還說什麼雪道長、住宿舒服之類的 ....
你當日本人都是笨蛋,所以他們都只會笨笨的以近直線往下滑?只有你最聰明,所以會這種溫吞吞的大轉彎?直直滑幾乎沒技巧性可言吧?
一個在滑動作,一個直直飆下山,請問哪一個較厲害?
我不學日本人的滑法的,所以我無法說明。但我反問你一下,是滑得醜較厲害?還是滑得漂亮較厲害?同樣都是時速只有三十公里,是哪個較厲害呢?
還有他們的時速才不會只有三十而已,普通也有四十,高手五、六十都有,你應該來高手多的白馬山麓看看 ....
我要你分析他們的姿勢跟你的姿勢,你還沒分析給我聽 ....
#6 回覆: 我的白馬行
我覺得在日本能找到3公里以上的滑道,不多。在留壽都左邊那片,每條滑道都差不多平均在3公里左右,這個至少有四五條都這麼長。lelo 寫:有夠賊 ...
還說什麼雪道長、住宿舒服之類的 ....
我覺得這次去,我們住得洋式房間很舒服,還有浴缸可泡澡,天天晚上去吃居酒屋吃得很爽。我想,一分錢一分貨吧?
下面這個討論串內,你看得出我這個動作平均時速多少嗎?也不用你猜,這段所滑的長度最少有100公尺以上。時速最少在40~50公里,當時拍的距離我都有先目測過了,所以大概知道有多長。(從影片中看不出來吧?)這段的下山速度跟義式影片的速度是差不多一樣快的,這是因為攝影方式及攝影技術及攝影機的好壞的關係才會出現這種感覺上的差別。lelo 寫:你當日本人都是笨蛋,所以他們都只會笨笨的以近直線往下滑?只有你最聰明,所以會這種溫吞吞的大轉彎?
還有他們的時速才不會只有三十而已,普通也有四十,高手五、六十都有,你應該來高手多的白馬山麓看看 ....
我要你分析他們的姿勢跟你的姿勢,你還沒分析給我聽 ....
http://www.goski.com.tw/forum/showthread.php?t=255
我只是打個比方,那就直接問,平均時速50公里,一個滑得姿勢醜,一個比較漂亮,哪個人比較厲害?
還有,你完全沒看完我說的意思。我說直直滑下山,不需要技巧,功力也不太高,只要有平衡,且剎得住就好了。所以別懷疑就算技術爛爛的,一樣能衝到時速60~80公里的。
還有,我那溫吞吞的大轉彎,一樣時速最少有超過40公里以上喔。這樣說好了,我的每一段影片所開始站的距離,離攝影機大約都有400公尺左右(約兩段坡的長度),所以從我影片內算一算都能算出我當時的時速有多少。
我只能說,你現在的速度還太慢了,只是比全制動快又如何?這跟技術沒有關係吧?還有,你要我分折日本人的姿勢,這意義實在不大,從影片中看得出來,我的姿勢重心站得比較高,日本人的姿勢重心大多站得比較低。如果你講的是技術滑法,這兩三年日本的滑法技術及風格有些改變了,跟歐美的方式快差不多了。
如果我講得這個還不是你想聽的,那我實在不知道你想要聽我講什麼,可以明確一點說明嗎?如果是要講運做方式,那就饒了我吧?過去講了那麼多你都沒聽懂了,在你還沒達到一定的姿勢水準之前,我實在不太指望,但如真要聽,至少也給一段影片吧?因為不同的動作,姿勢的方式就會有所差異。
另外我也還沒看到你領悟到的東西是什麼耶。
#7 回覆: 我的白馬行
他們日本人才不是直衝下山,他們還是有轉彎的,只是彎很小!另外誰說他們技術爛爛的?你根本沒辦法像他們那樣滑,他們卻輕易的能像你這樣滑,到底是誰爛?norman 寫: 我只是打個比方,那就直接問,平均時速50公里,一個滑得姿勢醜,一個比較漂亮,哪個人比較厲害?
還有,你完全沒看完我說的意思。我說直直滑下山,不需要技巧,功力也不太高,只要有平衡,且剎得住就好了。所以別懷疑就算技術爛爛的,一樣能衝到時速60~80公里的。
另外不要老說你姿勢比較漂亮,誰說過你比較漂亮了?雖然這不是這篇討論的重點,但十個人中肯定有九個說日本人比較漂亮,剩下的一個是你自己!
我正在考慮要不要講了!日本人的滑法讓你說的這麼一文不值,全日本人對滑雪都是白癡,聰明人只在臺灣,那我還在日本領悟個屁?回臺灣領悟就行了 ...如果我講得這個還不是你想聽的,那我實在不知道你想要聽我講什麼,可以明確一點說明嗎?如果是要講運做方式,那就饒了我吧?過去講了那麼多你都沒聽懂了,在你還沒達到一定的姿勢水準之前,我實在不太指望,但如真要聽,至少也給一段影片吧?因為不同的動作,姿勢的方式就會有所差異。
另外我也還沒看到你領悟到的東西是什麼耶。
#8 回覆: 我的白馬行
lelo 寫:他們日本人才不是直衝下山,他們還是有轉彎的,只是彎很小!另外誰說他們技術爛爛的?你根本沒辦法像他們那樣滑,他們卻輕易的能像你這樣滑,到底是誰爛?
另外不要老說你姿勢比較漂亮,誰說過你比較漂亮了?雖然這不是這篇討論的重點,但十個人中肯定有九個說日本人比較漂亮,剩下的一個是你自己!
我正在考慮要不要講了!日本人的滑法讓你說的這麼一文不值,全日本人對滑雪都是白癡,聰明人只在臺灣,那我還在日本領悟個屁?回臺灣領悟就行了 ...

我完全不知道你在講什麼,我們正在雞同鴨講!
我什麼時候說日本人滑得技術爛爛的了?
我是在說,你所謂你滑得比日本人在滑全制動還要快,,我說所謂的快,打個比方,一個滑得姿勢爛跟一個滑得漂亮,哪一個比較厲害。
,是針對你個人的問題在講的,跟日本人滑得如何,一點關係都沒有。
如果你還沒弄懂我前面在講什麼,這個我就講到這裏好了。:fm (36):
#9 回覆: 我的白馬行
剛才看了這些句子,我是在針對你這些句子所講的。lelo 寫:我這一星期跑去滑雪了!今年報了兩團,快要讓我老姊罵慘了!
是有進步一點啦!不過沒什麼好提的。不過在白馬山麓奮鬥了幾天,試過各種方法,想破腦袋,終於找出我不敢在中、高級道飆速度的原因。
其實滑雪時的姿勢沒有那麼重要,併腿並不是目的,而是原因。只要我找到的那個因素解決了,自然而然的就會併腿,沒什麼好學的!
norman 兄要不要我賣個關子,到底是什麼原因,我在五龍滑時,敢跟日本人飆速度,到了八方尾根,卻連滑全制動的日本女生都滑不過?要不要猜猜看?
看到最後一句,我以為你說滑得比全制動的日本女生快,結果是滑比較慢。
坦白講,我沒看懂。
你想講什麼,還是自己講吧。別再跟我雞同鴨講了。

#10 回覆: 我的白馬行
我再講一個例子:
這次我到留壽都滑雪時,我看到了一件事。
有個4~5歲左右的日本女生小朋友,在紅線上,以全制動的方式直直奔下山,奔下山的速度比我平時悠閒滑的速度還快!
厲害呀,連個4~5歲的日本小女兒童比我還厲害呀。
這是真實發生的事喔。看懂了我的意思了嗎?:fm (37):
這次我到留壽都滑雪時,我看到了一件事。
有個4~5歲左右的日本女生小朋友,在紅線上,以全制動的方式直直奔下山,奔下山的速度比我平時悠閒滑的速度還快!
厲害呀,連個4~5歲的日本小女兒童比我還厲害呀。
這是真實發生的事喔。看懂了我的意思了嗎?:fm (37):
#11 回覆: 我的白馬行
我另外開個討論串好了 ...norman 寫: 你想講什麼,還是自己講吧。別再跟我雞同鴨講了。nion (93):
#12 回覆: 我的白馬行
NORMAN兄此言差矣,雪況是要看地方的,不是整個日本一超過二月中旬雪況就不好。norman 寫:日本只要一超過二月中旬,雪況向來就很差了
印象中,norman兄你曾經說過,你可以一口氣直接從黑線饅頭滑下來不跌倒,怎麼現在說你的方法在饅頭上還很爛?:face (46)::face (46):norman 寫:而第七跟第八級要對饅頭跟鬆雪有一定的水準以上,這點我承認我的方法在饅頭上還很爛,再說我也沒多少時間可練饅頭,光大轉彎就讓我練很久了,何況我現在還有個中轉跟小轉還沒練完呢,所以我要達到第七級,我就得先對饅頭下功夫,但我想先在小轉上下功夫,小轉未完成前,我是不會花時間在饅頭上練功的。第九級是比賽級高手,所以第九級大概相當於PSIA教練第三級了吧?
nion (41):
#13 回覆: 我的白馬行
在台灣人比較常去的日本雪場中,要找到3公里以上的滑道並不難啊,不知道norman兄去過幾個日本雪場?:face (46):norman 寫:我覺得在日本能找到3公里以上的滑道,不多。在留壽都左邊那片,每條滑道都差不多平均在3公里左右,這個至少有四五條都這麼長。
#14 回覆: 我的白馬行
要看用什麼方法囉。GERALD 寫:NORMAN兄此言差矣,雪況是要看地方的,不是整個日本一超過二月中旬雪況就不好。
印象中,norman兄你曾經說過,你可以一口氣直接從黑線饅頭滑下來不跌倒,怎麼現在說你的方法在饅頭上還很爛?:face (46)::face (46):
我可以一口氣以大轉彎的路徑滑下來,但沒辦法一口氣以小轉彎的路徑滑下來,這兩種的技巧及方式不一樣。
再來就是姿勢漂不漂亮的問題,我可以一口氣以小轉的方式走饅頭上端的路線下來,就是直接避開溝道,這樣可以減少撞擊饅頭溝的次數,但說實在的,雖能一口氣這樣下來,但也只能下個兩百公尺左右,且姿勢不好看,所以就當我還滑很爛囉。
最後是,饅頭有分大小,溝有分深淺,饅頭雪質還有軟硬之分,如果我遇到饅頭溝太深加上雪質太硬,我也是直接避開來囉,我還不想虐待自己呢。
這次去就有遇到,我請我同伴不要走,他硬要走,結果之前以為下饅頭沒問題的他,才下兩個就摔倒,雪板鬆脫,卡在上面十幾分鐘。我想,我就不找罪受了,應該也沒人那麼虐待自己,連日本人都避開了,完全沒人要走的饅頭就要注意一下了。

#15 回覆: 我的白馬行
不好意思,只有兩個,只是我看過幾個地方的地圖。GERALD 寫:在台灣人比較常去的日本雪場中,要找到3公里以上的滑道並不難啊,不知道norman兄去過幾個日本雪場?:face (46):
我所謂的三公里以上的紅線,要整條都具備一定的水準以上,像這次我在留壽都滑雪,裏面有五條紅三公里以上的滑道,但只有一條才是真正的紅線,整條都有一定的陡度,而其他條的陡度實在是我很懷疑是紅線,簡直像綠線,黑線不陡,紅線也不陡,而其他四條的長度有2/3以上應該是綠線,而不是紅線。
如果你要說不分顏的坡道的三公里以上,是很好找,但要找紅線及黑線一條就能超過三公里以上,還要有一定的水準以上,目前苗場跟留壽都的雪場是不能滿足我的。
如果有這樣的雪場,只要紅黑線各有三條以上,且整條坡道維持在三十度以上及超過三公里以上的長度,如果有這樣的雪場,就介紹一下囉。:goodgoodeat (1):
#16 回覆: 我的白馬行
說實話,我還沒有看過幾個人可以一口氣用大轉彎的方式滑饅頭下來的,(注意喔,是一口氣,不是卡卡的),如果你真的能一口氣用大轉的方式滑下來,那真的很神。norman 寫:要看用什麼方法囉。
我可以一口氣以大轉彎的路徑滑下來,但沒辦法一口氣以小轉彎的路徑滑下來,這兩種的技巧及方式不一樣。
再來就是姿勢漂不漂亮的問題,我可以一口氣以小轉的方式走饅頭上端的路線下來,就是直接避開溝道,這樣可以減少撞擊饅頭溝的次數,但說實在的,雖能一口氣這樣下來,但也只能下個兩百公尺左右,且姿勢不好看,所以就當我還滑很爛囉。
最後是,饅頭有分大小,溝有分深淺,饅頭雪質還有軟硬之分,如果我遇到饅頭溝太深加上雪質太硬,我也是直接避開來囉,我還不想虐待自己呢。
這次去就有遇到,我請我同伴不要走,他硬要走,結果之前以為下饅頭沒問題的他,才下兩個就摔倒,雪板鬆脫,卡在上面十幾分鐘。我想,我就不找罪受了,應該也沒人那麼虐待自己,連日本人都避開了,完全沒人要走的饅頭就要注意一下了。nion (41):
我不知道你對饅頭的定義是什麼?饅頭是是有分大小,但是溝淺的或是雪質太軟的,我想應該不能稱之為饅頭吧,應該是非整地吧。
#17 回覆: 我的白馬行
我想你要找整條坡道維持在三十度以上及超過三公里以上的長度的雪道,這樣的雪道,就算有,應該也沒多少人可以滑。norman 寫:不好意思,只有兩個,只是我看過幾個地方的地圖。
我所謂的三公里以上的紅線,要整條都具備一定的水準以上,像這次我在留壽都滑雪,裏面有五條紅三公里以上的滑道,但只有一條才是真正的紅線,整條都有一定的陡度,而其他條的陡度實在是我很懷疑是紅線,簡直像綠線,黑線不陡,紅線也不陡,而其他四條的長度有2/3以上應該是綠線,而不是紅線。
如果你要說不分顏的坡道的三公里以上,是很好找,但要找紅線及黑線一條就能超過三公里以上,還要有一定的水準以上,目前苗場跟留壽都的雪場是不能滿足我的。
如果有這樣的雪場,只要紅黑線各有三條以上,且整條坡道維持在三十度以上及超過三公里以上的長度,如果有這樣的雪場,就介紹一下囉。:goodgoodeat (1):
你有滑過這樣的滑道嗎?還是其他雪友有滑過,說出來讓小弟增長增長見聞。
你說留壽都和苗場已經不能滿足你,那推薦你去滑一下藏王的「橫倉38」或是白馬47的R2+R3,橫倉38不長但整個斜面保證都在30度以上,如果要找人幫你拍很簡單,只要同行的人,站在斜坡下方就可以,不用是高手也ok。
#18 回覆: 我的白馬行
避開溝深的地方就行了,饅頭的前後端,溝比較淺一點,大概只有溝深的1/3深而已,溝是彎月型,越中心越深,走外緣就簡單多了,只要曲腳一些就吸收掉了。而饅頭滑道的最左右兩邊是饅頭最淺的地方,轉彎地就找最淺的來彎不就好了。GERALD 寫:說實話,我還沒有看過幾個人可以一口氣用大轉彎的方式滑饅頭下來的,(注意喔,是一口氣,不是卡卡的),如果你真的能一口氣用大轉的方式滑下來,那真的很神。
我不知道你對饅頭的定義是什麼?饅頭是是有分大小,但是溝淺的或是雪質太軟的,我想應該不能稱之為饅頭吧,應該是非整地吧。
饅頭溝深時,凸起的饅頭,如果在溫度偏高時,饅頭會比較軟一點點,這個雪板撞上的反彈力會小一點點,但如果夜晚或是氣溫降太多度時,會變很硬,這時輕擦到就反震很大。
這樣說好了,我的朋友第一天慢慢下那片饅頭還可以,也沒摔倒,第二天晚上時,也就是我建議不要再去滑那片時,他才下第二個饅頭就被震到摔倒了,明明同一片滑道,同樣的溝深,為何第一天跟第二天滑得感覺差很多,就是饅頭表面的硬度太高了,我則是因為腳有些在痛,不想嚐試,因為我知道下去會有點慘,就算我沒摔,我的腳也受不了囉。
我說的確實是深溝饅頭的變化,還有一種是鬆雪式的饅頭,就是看起來又圓又大的饅頭,雪板撞到時,就像鬆雪一樣插進去再穿出來,所以也是平衡不太好保持就是了。
如果只是如您說的亂雪堆那種,淺溝型的小凸包,那個我隨便要用小轉或大轉或是直接撞飛起來,我都能快快的下山,那種完全不影響,所以我分得出什麼才叫深溝又很硬的饅頭。:face (341):
#19 回覆: 我的白馬行
在留壽都有一條雙黑40度的坡道(EAST MT. 的SUPER EAST),原則上,在留壽都的雙黑道都是饅頭,那雙黑40度我們第一天早上就去滑了,因為第一天溫度還算高,所以饅頭不會太硬,滑起來就還好了,因為有饅頭,所以就覺得陡度還好,連我朋友都覺得沒什麼。GERALD 寫:我想你要找整條坡道維持在三十度以上及超過三公里以上的長度的雪道,這樣的雪道,就算有,應該也沒多少人可以滑。
你有滑過這樣的滑道嗎?還是其他雪友有滑過,說出來讓小弟增長增長見聞。
你說留壽都和苗場已經不能滿足你,那推薦你去滑一下藏王的「橫倉38」或是白馬47的R2+R3,橫倉38不長但整個斜面保證都在30度以上,如果要找人幫你拍很簡單,只要同行的人,站在斜坡下方就可以,不用是高手也ok。
地圖如下:
http://zh-tw.rusutsu.co.jp/winter/skiar ... _09-10.pdf
我覺得這個地圖內的滑道,我比較喜歡MT. ISOL的紅線STEAMBOAT-B這條滑道(路線單純,叉路極少)。因為其他的滑道,前半段都還不錯,但後半段就很無趣。
而單黑都沒有饅頭。只是比紅線陡一點而已,連我朋友都說看起來像綠線。
我之所以會以三十度為起點,是因為三十度以上的坡道滑起來比較有趣一點。一般超過三十六度以上,就有可能是饅頭,坦白講,我現在對饅頭興趣不大,我比較喜歡一路爽爽滑下山。
說真的,三公里長,真的不需要休息,我慢慢滑一趟都只要三分鐘就滑完了,尤其是現在我要練的動作就不能以極慢為主,而要時速超過四十公里以上才能練習,所以短滑道只是增加困擾而已。想想又能爽快滑,又能練動作,這樣的滑道對我來講確實就不多了。
像這次我去拍的影片的坡道就是在MT. ISOL的紅線STEAMBOAT-B這條滑道拍的(我覺得這條紅線大概只有26度左右而已),而黑線是在WEST MT的最右邊那條黑線拍的。
而晚上就是在WEST MT黑線SKY跟接下來的紅線這邊滑,而這個黑線有些地方有饅頭。
說真的,學的我的滑法,三十度以上的滑道真的一點都不難。只有饅頭跟鬆雪滑起來比較辛苦一點而已,那跟個人的技術有很大的關係。
不過,我比較想遇到40度以上的一般整理過的滑道,而不是饅頭。:face (334):
在留壽都有36度沒有饅頭的黑線,滑起來就感覺還不錯,就是只有四百公尺長而已。:face (341):
PS.我去歐洲滑了幾趟,這幾趟都有遇過30度以上的超長滑道,還很容易遇上耶。在日本...我沒碰過,研究幾個有名的雪場的地圖也沒有,有些有達到的,卻是支線太多,破壞了一條滑道的完整性。想想,正在開始滑得很爽時,馬上就遇到合流處,就得擔心會不會有人突然衝撞上來呢。
最後由 norman 於 週一 3月 08, 2010 3:45 pm 編輯,總共編輯了 4 次。
#20 回覆: 我的白馬行
你說的那位朋友應該是住板橋的brian吧。norman 寫:避開溝深的地方就行了,饅頭的前後端,溝比較淺一點,大概只有溝深的1/3深而已,溝是彎月型,越中心越深,走外緣就簡單多了,只要曲腳一些就吸收掉了。而饅頭滑道的最左右兩邊是饅頭最淺的地方,轉彎地就找最淺的來彎不就好了。
饅頭溝深時,凸起的饅頭,如果在溫度偏高時,饅頭會比較軟一點點,這個雪板撞上的反彈力會小一點點,但如果夜晚或是氣溫降太多度時,會變很硬,這時輕擦到就反震很大。
這樣說好了,我的朋友第一天慢慢下那片饅頭還可以,也沒摔倒,第二天晚上時,也就是我建議不要再去滑那片時,他才下第二個饅頭就被震到摔倒了,明明同一片滑道,同樣的溝深,為何第一天跟第二天滑得感覺差很多,就是饅頭表面的硬度太高了,我則是因為腳有些在痛,不想嚐試,因為我知道下去會有點慘,就算我沒摔,我的腳也受不了囉。
我說的確實是深溝饅頭的變化,還有一種是鬆雪式的饅頭,就是看起來又圓又大的饅頭,雪板撞到時,就像鬆雪一樣插進去再穿出來,所以也是平衡不太好保持就是了。
如果只是如您說的亂雪堆那種,淺溝型的小凸包,那個我隨便要用小轉或大轉或是直接撞飛起來,我都能快快的下山,那種完全不影響,所以我分得出什麼才叫深溝又很硬的饅頭。:face (341):
看你說得那麼簡單,不由得佩服你,真是滑的一嘴好雪。:face (332):
沒聽過什麼叫鬆雪式的饅頭,雪板撞到時還能夠插進去再穿出來,還能叫饅頭嗎?如果你對饅頭的定義是這樣,那我也不 知道該說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