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特的滑法。弱慢大師請鑑賞
版主: norman
#2 回覆: 獨特的滑法。弱慢大師請鑑賞
真羡慕,只有每年滑的天數夠多,才能搞這些玩法。:face (330):
ps.只是想讓我羡慕,還是有其他的想法想討論?
ps.只是想讓我羡慕,還是有其他的想法想討論?
#4 回覆: 獨特的滑法。弱慢大師請鑑賞
我不是很確定,因為這個看起來像是隨意滑玩的。skier666 寫:這個滑雪看起來有沒有眼熟?
剛才重覆仔細看了幾遍,把裏面所有的彎都拆開來看的話。
我是有看到slipping的滑法,滑得很棒。:face (330):
但看起來又很像是太極兄的滑法,差點都要以為是他本人的滑雪影片了。
因為我第一次仔細看自由滑,所以我不確定您是否想問的是這個呢?
#5 回覆: 獨特的滑法。弱慢大師請鑑賞
我也有同感。他有做一個很困難的動作,你知道我在說那段?
#6 回覆: 獨特的滑法。弱慢大師請鑑賞
有個明顯的差別,馬克士注重的是刻滑。這可以用異曲同工來形容嗎?norman 寫:
但看起來又很像是太極兄的滑法,差點都要以為是他本人的滑雪影片了。
#7 回覆: 獨特的滑法。弱慢大師請鑑賞
一般人會以為單腳滑側傾摸雪最難,事實上,這個只要有足夠的時間在雪上練,都能達得到的。坦白講,slipping練得越好,這個就越簡單。skier666 寫:我也有同感。他有做一個很困難的動作,你知道我在說那段?
但最難的是「標準姿勢」側傾摸雪,就是00:46跟01:06這兩個動作。因為這需要很強的離心力運用力,這個要把slipping練得很好,也就是我提過的,極限接近沒有頓點,再加上重心轉換達到最早的換邊完成,這兩者結合後,才有辦法細部操控重心側傾的穩定度。那沒一定的平衡穩定度,想傾下去都不可能的。我說的是在彎的一半就能傾這麼低,很難的。
這是我個人的看法,不知我們是在講同一個地方嗎?
PS.剛才寫完後想了一下,我覺得最困難的應該是他的重心轉換,實在轉得太順、太穩了,重心分配已到爐火純青了,這個一般人想學還真的很難學耶。呵呵,不知是不是我想太多了。
最後由 norman 於 週二 3月 16, 2010 4:16 pm 編輯,總共編輯了 1 次。
#8 回覆: 獨特的滑法。弱慢大師請鑑賞
這個應該跟個人的學習歷程及自身使用需求有關係吧?skier666 寫:有個明顯的差別,馬克士注重的是刻滑。這可以用異曲同工來形容嗎?
但我是認為這個叫殊途同歸。
技術練到最後時,slipping就是最後的輕鬆選項了,只是一般的練法要達到這種高度,太難了。但練到後,或是真正了解後,眼力就會變得很好喔,還能容易依照各家風格隨意練,輕易模仿,不用擔心有什麼固疾難改的壞習慣(這是我個人的看法及一部分心得)。
總是滑刻滑太累,但slipping可以隨時輕鬆滑。所以我並不重視刻滑,因為我覺得我的slipping練得越好時,刻滑不用練,自然就會進步上去了。所以何必浪費時間練刻滑呢。
而一般練法就是刻滑練到極致時,就會轉進slipping的滑法,所以對一般人來講,slipping對大部份的人來說是太遙遠了。
這也是為什麼我會認為這叫殊途同歸了。
#9 回覆: 獨特的滑法。弱慢大師請鑑賞
還是大師的中文造詣高:face (330):norman 寫: 但我是認為這個叫殊途同歸。
這個我們看法不同,這不難。norman 寫:
但最難的是「標準姿勢」側傾摸雪,就是00:46跟01:06這兩個動作。因為這需要很強的離心力運用力,這個要把slipping練得很好,
困難的動作在 00:21開始。請對印下圖中 12 - 20,觀察不同的地方

#10 回覆: 獨特的滑法。弱慢大師請鑑賞
這個內側腳單腳滑的動作會很難嗎?可能我覺得對已精通slipping的人來講,它的難度並不高耶。主要關鍵是在重心在整個流程內,可以保持12~20都能一致,這才是最難的地方。skier666 寫:
這個我們看法不同,這不難。
困難的動作在 00:21開始。請對印下圖中 12 - 20,觀察不同的地方
能外側腳重心達到最早,能雙腳壓邊轉換重心同時達到最早,只要這兩種重心能很穩定熟練及輕鬆調整分配時,這個就不難了,這也是為什麼我會羡慕的原因了,每年要滑雪的天數要夠多,才會這樣子玩。:sea (17):
想想,您說的也沒錯,這對一般人來講,難度真的很高。用內側腳傾下去轉彎,可能就先往山下衝跌倒了。
#11 回覆: 獨特的滑法。弱慢大師請鑑賞
希望這次能把大師點通,不要再不歡而散:face (51):
它在沒去重 (unweight) 的情況下 (解除,解化) release 雪板. 如果換腳,那就簡單了:face (355):
沒去重 (unweight) = 帶重
它在沒去重 (unweight) 的情況下 (解除,解化) release 雪板. 如果換腳,那就簡單了:face (355):
沒去重 (unweight) = 帶重
最後由 skier666 於 週二 3月 16, 2010 10:24 pm 編輯,總共編輯了 1 次。
#12 回覆: 獨特的滑法。弱慢大師請鑑賞
我先白話翻譯您的意思一下。skier666 寫:希望這次能把大師點通,不要再不歡而散:face (51):
它在沒去重 (unweight) 的情況下 (解除,解化) release 雪板. 如果換腳,那就簡單了:face (355):
沒去重 (unweight) = 帶重
您是指6~12及14~20為一組,皆為黑腳嗎?黑腳也是就重心達100%?
因為我對技術困惑的地方有兩者部份,到底是100%0%好呢?還是50%50%好呢?如果是100%0%是練得差不多了,但因為我不確定,所以只好兩者方法都練,但坦白講,50%50%比較難,所以只好變態都一起研究再來決定了,這個關於各家說法都不一樣,反正都練應該沒壞處,只是比較費心費力而已...:fm (36):
等都研究好後再來接著練饅頭。
關於重心比例的問題,您有什麼特別見解嗎?
#13 回覆: 獨特的滑法。弱慢大師請鑑賞
看來還要花一些功夫。:face (41):
你注意一下,他該黑腳的地方是懸空的。
你注意一下,他該黑腳的地方是懸空的。
#14 回覆: 獨特的滑法。弱慢大師請鑑賞
我剛才腦筋打結了,請恕我愚笨。:fm (37):skier666 寫:看來還要花一些功夫。:face (41):
你注意一下,他該黑腳的地方是懸空的。
我回頭再去仔細看影片及核對圖片,因為兩者表達類型不一樣,所以很難核對起來。
但我不去看圖片,仔細看影片,我倒是想到一個問題,但不確定...
您是在解釋什麼叫做「沒去重 (unweight) = 帶重」的edge換邊方法嗎?
#15 回覆: 獨特的滑法。弱慢大師請鑑賞
賓果:face (52):大師還是有些慧根norman 寫:我剛才腦筋打結了,請恕我愚笨。:fm (37):
我回頭再去仔細看影片及核對圖片,因為兩者表達類型不一樣,所以很難核對起來。
但我不去看圖片,仔細看影片,我倒是想到一個問題,但不確定...
您是在解釋什麼叫做「沒去重 (unweight) = 帶重」的edge換邊方法嗎?
#16 回覆: 獨特的滑法。弱慢大師請鑑賞
norman 寫:我剛才腦筋打結了,請恕我愚笨。:fm (37):
我很辛苦,是不是可以來份牛排,算便宜點
#17 回覆: 獨特的滑法。弱慢大師請鑑賞
謝啦,影片內的表達很清楚。:goodgoodeat (1):skier666 寫:賓果:face (52):大師還是有些慧根
這個換邊的方法,我還在努力中,要像影片這位換得這麼「極順」,很難耶,不是嘴巴說說就能做到了,這點我還是有自知之明的。:fm (36):
#18 回覆: 獨特的滑法。弱慢大師請鑑賞
哈哈,哪天見面,請您吃一客又有什麼問題呢。:face (330):skier666 寫:我很辛苦,是不是可以來份牛排,算便宜點
#19 回覆: 獨特的滑法。弱慢大師請鑑賞
爽快:face (356):norman 寫:哈哈,哪天見面,請您吃一客又有什麼問題呢。:face (330):
如果我說
去重 unweight 不等于 (解除,解化) release .
您同意嗎?
#20 回覆: 獨特的滑法。弱慢大師請鑑賞
為了回答這個,我再去翻過去的留言及太極兄寫的文章,得稍整理一下,才能回答您的問題。skier666 寫:爽快:face (356):
如果我說
去重 unweight 不等于 (解除,解化) release .
您同意嗎?
我的答案是同意的。我應該搞清楚你們在提的「(解除,解化) release」。
整理如下:
(解除,解化) release 不等於 unweight,也不等於weight。
以力學理論的方式來講:unweight就像人跳起來後(up),會有短暫的時間停留在空中。而另一種則是用力蹲下去(down),就像玩自由落體,在一下降的瞬間,人的重量會跟不上下降的速度,而這個問題也會變成unweight。
(解除,解化) release則是沒有那些問題,就等同直接放在斜坡上讓它自然滾下去,而我們僅僅只需要的是利用換邊依地形改變方向來維持速度或順著重量加快而已。
我這樣子解釋還ok嗎?:face (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