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新技術的運用差別
版主: norman
#1 舊、新技術的運用差別
舊技術跟新技術的差別
之前太極兄就有提過兩者之間的差別了。
我先剪兩段影片來比對,一段是舊技術,一段新技術。
從中可看出差別,要嚐試討論看看這兩者之間的差別嗎?
但我想,這兩段看久了後,就算不懂如何做,應該就能分辨看出新舊技術的影片。
jpss.flv video by normankiss - Photobucket
[media]http://s449.photobucket.com/albums/qq21 ... t=jpss.flv[/media]
apss.flv video by normankiss - Photobucket
[media]http://s449.photobucket.com/albums/qq21 ... t=apss.flv[/media]
之前太極兄就有提過兩者之間的差別了。
我先剪兩段影片來比對,一段是舊技術,一段新技術。
從中可看出差別,要嚐試討論看看這兩者之間的差別嗎?
但我想,這兩段看久了後,就算不懂如何做,應該就能分辨看出新舊技術的影片。
jpss.flv video by normankiss - Photobucket
[media]http://s449.photobucket.com/albums/qq21 ... t=jpss.flv[/media]
apss.flv video by normankiss - Photobucket
[media]http://s449.photobucket.com/albums/qq21 ... t=apss.flv[/media]
#2 回覆: 舊、新技術的運用差別
願聞其詳 .....norman 寫: 之前太極兄就有提過兩者之間的差別了。
我先剪兩段影片來比對,一段是舊技術,一段新技術。
從中可看出差別,要嚐試討論看看這兩者之間的差別嗎?
難聽一點的說法就是 ... 有屁快放!
#3 回覆: 舊、新技術的運用差別
那麼急於用文字解說,有什麼用呢?lelo 寫:願聞其詳 .....
難聽一點的說法就是 ... 有屁快放!
我貼這兩段影片只是想聽聽看大家對這兩段影片的比較有何看法?其實這兩段影片放在一起比較下,看得出來的,我的意思已經講得很明白的了。
以前我也是這樣看影片看出來的,又沒人跟我解說,這樣比較有幫助了解這差別。:face (341):
#4 回覆: 舊、新技術的運用差別
我基本上是認為你講對的可能性不大,所以看你要不要講了 ....norman 寫:那麼急於用文字解說,有什麼用呢?
#5 回覆: 舊、新技術的運用差別
那您認同這兩段裏面使用的技術有新舊差別嗎?覺得差別在哪裏?lelo 寫:我基本上是認為你講對的可能性不大,所以看你要不要講了 ....
我也想聽聽大家對影片有什麼看法囉。
還有,就算我講了,我相信您還是不認同,這樣有差別嗎?:face (341):
#6 回覆: 舊、新技術的運用差別
沒差別!norman 寫: 還有,就算我講了,我相信您還是不認同,這樣有差別嗎?:face (341):
不過你慣會順著別人說的內容,轉成自己講的!
所以還是你先講,看你真正懂多少 ....
還有,渡邊一樹已經有新技術的味道,沒那校長那麼純了,你剪的不太對 ...
第二部影片也不是最新的 ....
最後由 lelo 於 週日 4月 04, 2010 10:02 am 編輯,總共編輯了 1 次。
#7 回覆: 舊、新技術的運用差別
我覺得判斷舊、新技術的運用差別,應該要以看影片或實際上的動作為準,用文字形容很容易大同小異,且可能模糊焦點。
#8 回覆: 舊、新技術的運用差別
這也是為什麼我希望從看影片入手,因為過去的用詞跟現在的用詞差不多,但是實際使用方法卻有一些改變,先稍微了解影片內的動作後,再來用文字解釋,會比較不容易混淆。
舊技術是針對當時雪板的鋼邊是直線的。而新技術是因為雪板的鋼邊有弧度而改變的。
我再貼一段影片,可以先注意看幾兩個地方,一個是腳脖子的角度變化,一個是雪板壓邊吃雪的角度滑向。
zjss.flv video by normankiss - Photobucket
[media]http://s449.photobucket.com/albums/qq21 ... t=zjss.flv[/media]
舊技術是針對當時雪板的鋼邊是直線的。而新技術是因為雪板的鋼邊有弧度而改變的。
我再貼一段影片,可以先注意看幾兩個地方,一個是腳脖子的角度變化,一個是雪板壓邊吃雪的角度滑向。
zjss.flv video by normankiss - Photobucket
[media]http://s449.photobucket.com/albums/qq21 ... t=zjss.flv[/media]
#9 回覆: 舊、新技術的運用差別
角度跟滑向是怎麼變化的?norman 寫: 我再貼一段影片,可以先注意看幾兩個地方,一個是腳脖子的角度變化,一個是雪板壓邊吃雪的角度滑向。
#10 回覆: 舊、新技術的運用差別
幾小時?norman 寫:
但我想,這兩段看久了後,就算不懂如何做,應該就能分辨看出新舊技術的影片。
#11 回覆: 舊、新技術的運用差別
看個人對技術原理了解的深淺囉。skier666 寫:幾小時?
不過我在想,就算不懂的,有這新舊技術的影片看久了後,下次再看到類似的動作,就算不知差異在哪裏,用感覺的,應該也能感覺出哪種動作是舊技術吧?只是搞不懂那些動作是如何做的而已。
#12 回覆: 舊、新技術的運用差別
先說明一下,舊技術一樣有high C,所以我所講的都是建立在有high C的動作下。
腳脖子角度的變化,在舊技術上,變化比較大,其中我是在猜,跟雪鞋的製造技術也有關係,早期的雪鞋關結處比較軟一些。
所以在壓力變化上,舊技術靠的不僅只是身體的重量而已。著重在「加壓」這個字眼比較多(這個加壓的用法跟現在的新技術有些不一樣)。
所以注意看的話,會發現舊技術的小腿會跪的比較下去些,小腿跟腳掌的夾角也會比較小一些。
而壓邊上,在新技術上,比較強調有效利用鋼邊弧度,所以刻滑的成份比較高。而舊技術比較強調在轉彎的這個部份上,因為鋼邊是直線的,所以轉彎要靠自己的加壓方式及轉動雪板的力量,所以轉彎的成份以slipping比較多。
因為現代skis鋼邊有弧度,所以在轉彎上變輕鬆了,所以在加壓及轉動雪板的處理方式變得比較細膩。
現在我嚐試用較粗淺的方式來解釋這新舊技術的差異性。
舊技術強調的是「跪、壓、轉」,其中以利用小腿加壓在鞋筒上的力量來轉彎的動作更為明顯。
新技術強調的是「壓邊」的運用,把跪這個動作軟化,變成輕扺,因為鋼邊有弧度的關係,這個跪壓的動作反而就變成多餘的動作了,反而會造成雪板的反應速度降低,因為在同樣high C就開始做出跪的動作就花太多力量了。
但是,在高階的技術上,這新舊技術的分別反而就不明顯了,因為運動原理是一樣的,只差一個是用在鋼邊是直線的技巧,跟用在鋼邊是弧形的技巧上,平衡跟timing上的變化會有一些不一樣,因為鋼邊有弧度的關係,雪板的轉向反應速度變快了。
所以舊技術對pivoting的要求會比較高,因為pivoting力量要足夠,控制要細膩,雪板的轉向才能依自己的心意達到想要的大小彎。
而新技術就多了一個詞出來,叫steering,多加了對弧形鋼邊要求的控制細膩度,pivoting的力量要求就不如舊技術了,因為太用力就變成剎車了。
註:關於pivot跟steer這兩個字,我是用自己的想法去解釋,如果有錯就請更正一下囉。在我的解釋下,pivot通常指的只是轉動腳,對壓邊要求較低,而steer是指除了轉動腳外,還要再加一個控制及有效利用鋼邊弧度的特性。
我貼下面這一段短片,舊技術就做不出這個動作來了,因為直線鋼邊無法做出這麼漂亮的弧度。
另外我們可以發現,新技術對利用壓邊使用的更徹底,所以才能做出傾角很大的壓邊動作。
ps. 這是我個人心得,所以說來有多準確,或失誤有多大,我也不知道,但我所學的確實是以舊技術為主,一路融合新技術一起練一起研究的,所以才會有這些感想。如不認同也別太責怪我了。
nzrs.flv video by normankiss - Photobucket
[media]http://s449.photobucket.com/albums/qq21 ... t=nzrs.flv[/media]
腳脖子角度的變化,在舊技術上,變化比較大,其中我是在猜,跟雪鞋的製造技術也有關係,早期的雪鞋關結處比較軟一些。
所以在壓力變化上,舊技術靠的不僅只是身體的重量而已。著重在「加壓」這個字眼比較多(這個加壓的用法跟現在的新技術有些不一樣)。
所以注意看的話,會發現舊技術的小腿會跪的比較下去些,小腿跟腳掌的夾角也會比較小一些。
而壓邊上,在新技術上,比較強調有效利用鋼邊弧度,所以刻滑的成份比較高。而舊技術比較強調在轉彎的這個部份上,因為鋼邊是直線的,所以轉彎要靠自己的加壓方式及轉動雪板的力量,所以轉彎的成份以slipping比較多。
因為現代skis鋼邊有弧度,所以在轉彎上變輕鬆了,所以在加壓及轉動雪板的處理方式變得比較細膩。
現在我嚐試用較粗淺的方式來解釋這新舊技術的差異性。
舊技術強調的是「跪、壓、轉」,其中以利用小腿加壓在鞋筒上的力量來轉彎的動作更為明顯。
新技術強調的是「壓邊」的運用,把跪這個動作軟化,變成輕扺,因為鋼邊有弧度的關係,這個跪壓的動作反而就變成多餘的動作了,反而會造成雪板的反應速度降低,因為在同樣high C就開始做出跪的動作就花太多力量了。
但是,在高階的技術上,這新舊技術的分別反而就不明顯了,因為運動原理是一樣的,只差一個是用在鋼邊是直線的技巧,跟用在鋼邊是弧形的技巧上,平衡跟timing上的變化會有一些不一樣,因為鋼邊有弧度的關係,雪板的轉向反應速度變快了。
所以舊技術對pivoting的要求會比較高,因為pivoting力量要足夠,控制要細膩,雪板的轉向才能依自己的心意達到想要的大小彎。
而新技術就多了一個詞出來,叫steering,多加了對弧形鋼邊要求的控制細膩度,pivoting的力量要求就不如舊技術了,因為太用力就變成剎車了。
註:關於pivot跟steer這兩個字,我是用自己的想法去解釋,如果有錯就請更正一下囉。在我的解釋下,pivot通常指的只是轉動腳,對壓邊要求較低,而steer是指除了轉動腳外,還要再加一個控制及有效利用鋼邊弧度的特性。
我貼下面這一段短片,舊技術就做不出這個動作來了,因為直線鋼邊無法做出這麼漂亮的弧度。
另外我們可以發現,新技術對利用壓邊使用的更徹底,所以才能做出傾角很大的壓邊動作。
ps. 這是我個人心得,所以說來有多準確,或失誤有多大,我也不知道,但我所學的確實是以舊技術為主,一路融合新技術一起練一起研究的,所以才會有這些感想。如不認同也別太責怪我了。
nzrs.flv video by normankiss - Photobucket
[media]http://s449.photobucket.com/albums/qq21 ... t=nzrs.flv[/media]
#13 回覆: 舊、新技術的運用差別
根據我看的那本 the all mountain skier 講的,往前壓板頭,是為了讓雪板更容易 edge (請不要亂用壓邊這個譯法),舊式雪板須要壓的更用力!norman 寫: 所以注意看的話,會發現舊技術的小腿會跪的比較下去些,小腿跟腳掌的夾角也會比較小一些。
沒聽過什麼"雪板的反應速度"這種東西,英文原文是什麼?不會是 norman 兄自創的吧?新技術強調的是「壓邊」的運用,把跪這個動作軟化,變成輕扺,因為鋼邊有弧度的關係,這個跪壓的動作反而就變成多餘的動作了,反而會造成雪板的反應速度降低,因為在同樣high C就開始做出跪的動作就花太多力量了。
#14 回覆: 舊、新技術的運用差別
您的解釋跟我的解釋,有差別嗎?lelo 寫:根據我看的那本 the all mountain skier 講的,往前壓板頭,是為了讓雪板更容易 edge (請不要亂用壓邊這個譯法),舊式雪板須要壓的更用力!
是不是自創的,我不知道,但是有弧形的鋼邊在立起雪板造成轉彎的反應速度會比直線雪板立起時還要快,因為有弧形的鋼邊雪板一立起就能有轉彎的反應,而直線鋼邊的雪板立起後,沒有去加壓轉動,它可能還在走直線未轉彎。lelo 寫:沒聽過什麼"雪板的反應速度"這種東西,英文原文是什麼?不會是 norman 兄自創的吧?
#16 回覆: 舊、新技術的運用差別
差很多!根本聽不懂你在講什麼 ....norman 寫:您的解釋跟我的解釋,有差別嗎?
肯定是自創的!是不是自創的,我不知道,但是有弧形的鋼邊在立起雪板造成轉彎的反應速度會比直線雪板立起時還要快,因為有弧形的鋼邊雪板一立起就能有轉彎的反應,而直線鋼邊的雪板立起後,沒有去加壓轉動,它可能還在走直線未轉彎。
直形雪板為什麼不能一邊立起,一邊同時加壓彎曲?而且雪板要立起身體不會偏向一邊?這時沒有轉彎的離心力,要怎麼維持平衡?所以雪板立起竟然還能保持不加壓的直線,根本違反物理定律!
#17 回覆: 舊、新技術的運用差別
我講的是如何做,您講的更用力,但事實上,什麼叫做更用力,整個身體都壓在外側腳時,那時如何更用力?lelo 寫:差很多!根本聽不懂你在講什麼 ....
您沒看到我說的一個重點。lelo 寫:肯定是自創的!
直形雪板為什麼不能一邊立起,一邊同時加壓彎曲?而且雪板要立起身體不會偏向一邊?這時沒有轉彎的離心力,要怎麼維持平衡?所以雪板立起竟然還能保持不加壓的直線,根本違反物理定律!
舊雪板的鋼邊是「直線」的,所以彎曲後還是蠻接近直線的。
新雪板是鋼邊是有「弧度」的,所以彎曲後,會讓弧度再更彎曲些。
#18 回覆: 舊、新技術的運用差別
你不懂或是不會才會下這結論norman 寫:我講的是如何做,您講的更用力,但事實上,什麼叫做更用力,整個身體都壓在外側腳時,那時如何更用力?
您沒看到我說的一個重點。
舊雪板的鋼邊是「直線」的,所以彎曲後還是蠻接近直線的。
新雪板是鋼邊是有「弧度」的,所以彎曲後,會讓弧度再更彎曲些。
#20 回覆: 舊、新技術的運用差別
用力要壓在板頭,不是身體壓在外側板就行了!壓板頭是讓雪板更容易 edge,不是指壓彎雪板做 carving。norman 寫:我講的是如何做,您講的更用力,但事實上,什麼叫做更用力,整個身體都壓在外側腳時,那時如何更用力?
你真的能伸能縮,說你講錯了,就馬上縮回這些基本原理 ...您沒看到我說的一個重點。
舊雪板的鋼邊是「直線」的,所以彎曲後還是蠻接近直線的。
新雪板是鋼邊是有「弧度」的,所以彎曲後,會讓弧度再更彎曲些。
不過我倒是想到一件事,以前用直板時,必須考慮自己能不能壓彎雪板,現在用的曲線板,壓彎雪板的需要大減,所以滑雪者可以用更硬的雪板,而硬一點的雪板穩定性就更好,使用穩定性更好的雪板速度就能更快。
各位看過險峰(steep)吧?早期的極限滑雪者,還是一個彎一個彎的慢慢下山的,到後期,則幾乎是直線往下飆,這可能跟使用更硬更穩定的雪板有關 ...
自己想的,不知有沒有搞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