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nweighting/去重

管他是好咖還是怪咖,只要是咖就能發言,有任何技術問題,在此討論就對啦。

版主: norman

頭像
norman
文章: 13087
註冊時間: 週三 9月 24, 2008 8:55 pm

#21 回覆: Unweighting/去重

文章 norman » 週三 3月 10, 2010 11:58 pm

norman 寫:太極兄:

這兩天總算弄清楚了「release(解除,解化)」這個詞是另外的意思,所以就特來這一篇討論一下。

我也提過,我是先練up-unweight,再練down-unweight,最後結合後,會完成您提過的Cross-through方式。

這次去滑雪,我有嚐試了即不做up,也不做down的動作。只是以基本站姿的方式,以最少的動作直接做同時雙腳的edge轉換,我確實覺得做起來換邊很快,也很輕鬆,但在動作的漂亮度,可能做得還不夠好,所以滑起來不夠漂亮。

回來問一下,依您第一篇的意思是,應該先學「去重」加強基礎,再學「帶重(release)」嗎?

或是可以直接跳過學「去重」這個階段呢?
我再將您的第一篇留言重新整理一下,請問您的意思差不多如同我整理過的圖片是一樣的嗎?我有曲解您的說詞嗎?如果有的話,請加以糾正我一下哪裏有問題呢?

圖檔
最後由 norman 於 週四 3月 11, 2010 12:06 am 編輯,總共編輯了 2 次。


目前總滑天數80天。繼續累積中...我想滑雪。 :face (292): :face (292): :face (292):

滑雪人

taichiskiing
文章: 3756
註冊時間: 週六 2月 07, 2009 10:28 pm

#22 回覆: Unweighting/去重

文章 taichiskiing » 週六 3月 13, 2010 3:53 am

norman 寫:太極兄:

這兩天總算弄清楚了「release(解除,解化)」這個詞是另外的意思,所以就特來這一篇討論一下。

我也提過,我是先練up-unweight,再練down-unweight,最後結合後,會完成您提過的Cross-through方式。

這次去滑雪,我有嚐試了即不做up,也不做down的動作。只是以基本站姿的方式,以最少的動作直接做同時雙腳的edge轉換,我確實覺得做起來換邊很快,也很輕鬆,但在動作的漂亮度,可能做得還不夠好,所以滑起來不夠漂亮。

回來問一下,依您第一篇的意思是,應該先學「去重」加強基礎,再學「帶重(release)」嗎?

或是可以直接跳過學「去重」這個階段呢?
首先,我們要知道什麼是這個“重”字,以前說過,滑雪時的體重不是我們在秤上讀的那個數字,又因為受到離心力、向心力及地力(so-call "G-Force")的影響,這個體重也不是一個常數,那我們怎麼能知道我們的重量是多少呢?事實上我們是不知道的(也不需要知道),我們所知道的是腳/腿上的壓力—當壓力大過的基本的站姿,我們覺得“重”,反之則“輕”,而雪板同時也反射這個現象,所以這個“重”是指我們身體在雪板上所產生的壓力‧這也是英文所說的"load and release",加壓於雪板上是load,減輕是release‧這個壓力只能用重心來造成而移動這個重心就造成所謂的weighting and unweighting。

Up-unweighting是把重心向上移而減輕體重在雪板上的壓力,down-unweighting是把重心向下移或是縮/收腳以相對的運動來減輕體重在雪板上的壓力,而cross-through是重心與腳之間距離在換腳時是不變的‧你可以綜合up-unweighting和down-unweighting連起來滑,但是那不是cross-through‧你要想知道什麼才是cross-through—“重心與腳之間距離在換腳時是不變的”的話,可以在家裡試這個,基本滑姿/半蹲,然後腳板不離地滑著走而保持重心/屁股不上下移動,那就是cross-through了。

新式的雪板因有腰身所以利於刻滑,而刻滑的技術是壓邊/edging,要壓邊我們就不能unweight,不用unweight所以術語也變了,壓邊叫load換邊時叫release,但是在實質上還是“加重”與“去重”‧以前說過,加重的雪板有其慣性,不太聽使喚,所以,我認為怎樣“去重”應該是滑雪最基本的技術/知識了。
norman 寫:我再將您的第一篇留言重新整理一下,請問您的意思差不多如同我整理過的圖片是一樣的嗎?我有曲解您的說詞嗎?如果有的話,請加以糾正我一下哪裏有問題呢?

圖檔
1.五五站效果比較好,但是不是必需的,重心與立足點(可能單腳)之間的相對距離是決定因素‧2,3,4,5,認識/了解不錯,需要練習‧什麼是全身六十四節呢?這是我們自然的太極身體:身體為一,一分雙腳為二,彎腰再分為四,四肢是也,四肢中有節(肘與膝),分八節,一隻手,手指十四節,而腳指與手指同,所以兩雙五十六節,加起來總共六十四節,而任何一節(關節)的開合都會影響體內“氣”/壓力的平衡,所以3)經常調節各關節的開合以保持腳上的常壓‧保持常壓是太極“推手”的一個技術,用在腳上就變成“推腳”了,太極滑雪是也。

:)
IS

頭像
norman
文章: 13087
註冊時間: 週三 9月 24, 2008 8:55 pm

#23 回覆: Unweighting/去重

文章 norman » 週六 3月 13, 2010 8:38 pm

taichiskiing 寫:首先,我們要知道什麼是這個“重”字,以前說過,滑雪時的體重不是我們在秤上讀的那個數字,又因為受到離心力、向心力及地力(so-call "G-Force")的影響,這個體重也不是一個常數,那我們怎麼能知道我們的重量是多少呢?事實上我們是不知道的(也不需要知道),我們所知道的是腳/腿上的壓力—當壓力大過的基本的站姿,我們覺得“重”,反之則“輕”,而雪板同時也反射這個現象,所以這個“重”是指我們身體在雪板上所產生的壓力‧這也是英文所說的"load and release",加壓於雪板上是load,減輕是release‧這個壓力只能用重心來造成而移動這個重心就造成所謂的weighting and unweighting。

Up-unweighting是把重心向上移而減輕體重在雪板上的壓力,down-unweighting是把重心向下移或是縮/收腳以相對的運動來減輕體重在雪板上的壓力,而cross-through是重心與腳之間距離在換腳時是不變的‧你可以綜合up-unweighting和down-unweighting連起來滑,但是那不是cross-through‧你要想知道什麼才是cross-through—“重心與腳之間距離在換腳時是不變的”的話,可以在家裡試這個,基本滑姿/半蹲,然後腳板不離地滑著走而保持重心/屁股不上下移動,那就是cross-through了。

新式的雪板因有腰身所以利於刻滑,而刻滑的技術是壓邊/edging,要壓邊我們就不能unweight,不用unweight所以術語也變了,壓邊叫load換邊時叫release,但是在實質上還是“加重”與“去重”‧以前說過,加重的雪板有其慣性,不太聽使喚,所以,我認為怎樣“去重”應該是滑雪最基本的技術/知識了。



1.五五站效果比較好,但是不是必需的,重心與立足點(可能單腳)之間的相對距離是決定因素‧2,3,4,5,認識/了解不錯,需要練習‧什麼是全身六十四節呢?這是我們自然的太極身體:身體為一,一分雙腳為二,彎腰再分為四,四肢是也,四肢中有節(肘與膝),分八節,一隻手,手指十四節,而腳指與手指同,所以兩雙五十六節,加起來總共六十四節,而任何一節(關節)的開合都會影響體內“氣”/壓力的平衡,所以3)經常調節各關節的開合以保持腳上的常壓‧保持常壓是太極“推手”的一個技術,用在腳上就變成“推腳”了,太極滑雪是也。

:)
IS
感謝太極兄,解釋得非常清楚。

那我有一段是在嚐試不做up跟down的動作,純粹做鋼邊轉換動作而已。

就是下面這段短片,除去我的腳站太開外先不談外,在重心轉換的方向,您有何建議嗎?:goodgoodeat (1):

http://www.goski.com.tw/forum/showpost. ... ostcount=6
目前總滑天數80天。繼續累積中...我想滑雪。 :face (292): :face (292): :face (292):

滑雪人

taichiskiing
文章: 3756
註冊時間: 週六 2月 07, 2009 10:28 pm

#24 回覆: Unweighting/去重

文章 taichiskiing » 週日 3月 14, 2010 3:07 pm

norman 寫:感謝太極兄,解釋得非常清楚。

那我有一段是在嚐試不做up跟down的動作,純粹做鋼邊轉換動作而已。

就是下面這段短片,除去我的腳站太開外先不談外,在重心轉換的方向,您有何建議嗎?:goodgoodeat (1):

http://www.goski.com.tw/forum/showpost. ... ostcount=6
可以,比2008年滑的積極‧再加一點up and down看起來會比較活耀點,但是你說你存心不用up and down,那你的臀部的動作就不夠圓而折股也不夠,所以看起來有點A-frame,但是動作是正確的‧你有點太注視你的姿勢了,而事實上你的技術所差的是個“巧”字。

:)
IS

頭像
norman
文章: 13087
註冊時間: 週三 9月 24, 2008 8:55 pm

#25 回覆: Unweighting/去重

文章 norman » 週一 3月 15, 2010 12:13 am

taichiskiing 寫:可以,比2008年滑的積極‧再加一點up and down看起來會比較活耀點,但是你說你存心不用up and down,那你的臀部的動作就不夠圓而折股也不夠,所以看起來有點A-frame,但是動作是正確的‧你有點太注視你的姿勢了,而事實上你的技術所差的是個“巧”字。

:)
IS
謝謝您的指點。:goodgoodeat (1):

您說的正是我的問題,我在猜想,應該是滑雪日不太夠,多滑幾天應該可改善「臀部的動作就不夠圓而折股也不夠」的問題。

確是,我很注重姿勢,因為即然無法用太多的滑雪日來補足,所以先從姿勢下手,確定姿勢沒問題再來加強練習自然性。當然,主要也是希望自己滑出來的動作是即優美又悠閒的感覺。這次我也有想過這個問題,我在想,下次在滑雪時,應該先拋棄過度注重姿勢的問題,而改用「感覺」去練習及滑雪,也許會有意外的收獲。
:face (341):
目前總滑天數80天。繼續累積中...我想滑雪。 :face (292): :face (292): :face (292):

滑雪人

回覆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