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練習。

YouTube- PSIA-RM Pivot Slip Leapers
版主: norman
有點初級/elementary,要是他能不用跳的而做成那樣就更好了,進階。norman 寫:第一次看到這段影片,簡直跟我七年前開發的在家裏練習跳轉有異曲同工之妙。注意看,他也是先抬谷腳再跳的喔。(之前看到的是先點杖點在雪面上再跳,這段影片沒用到雪杖就直接跳了。)
好練習。nion (47):
YouTube- PSIA-RM Pivot Slip Leapers
這只是初階練習嘛,至少可以幫助自已奠立一定基礎,如,可提高平衡感,也可提早換腳的速度,在超過自己能的的陡坡上也會有短暫的助益...等囉。taichiskiing 寫:有點初級/elementary,要是他能不用跳的而做成那樣就更好了,進階。
:)
IS
:52norman 寫: 他也是先抬谷腳再跳的喔。
norman 寫:第一次看到這段影片,簡直跟我七年前開發的在家裏練習跳轉有異曲同工之妙
是的,影片內的意思是講兩腳ski同時跳起來。skier666 寫::52
Both skis leave the ground at the same time.
你的問題是看外表去推測。你有看影片裏的英文嗎?如果你了解其它細微的動作,不會下這種結論的
事實上,這個練習是另外一個典形的PSIA drill that is harder than the real thing/skiing,大而不當‧根劇影片的解說,這個練習的滑法是用在“a corridor of three meters or less”,我們前面也說過Jump[turn] in corridor的問題—跳很簡單,問題是你怎樣落地‧在影片裡的示範地是機壓緩和的雪道,所以看那示範者的跳、落地、側滑好像是很順當的樣子;但是,到了真的“a corridor of three meters or less”問題就大了‧第一,在陡的corridor上,我們通常都是一隻腳高一隻腳低,所以我們不一定會有像示範者那麼穩的起跳點或是兩腳同時起跳的能力;你起跳不穩;落地就有問題‧第二,落地,在corridor上雪質及雪的硬軟度厚度都是未知數,你可以落地的瞬間抓住你的平衡嗎?落地時雪板的位置精準度—與下落線成垂直—要求又太高,因為雪板落地要不是正平的話,板頭向下你向下衝,板尾向下你倒滑,這兩者都很容易讓你失控‧第三,在corridor的陡度上(35度以上),側滑也不是那麼簡單的事,你要是不會上腳側滑而造成下腳積雪的話你一定翻‧所以我們可以看的出來,這個練習只是在練習它自己,說的好聽,但是在真正的應用上並沒有很大的幫助‧我認為linked hockey stops in opposite directions (and keep the skis move on the snow)所造成pivot slip比他們這個示範要簡單而實際;而最基本的/最能活用的陡坡技術是“上腳側/斜滑”/sideslipping on uphill ski。norman 寫:這只是初階練習嘛,至少可以幫助自已奠立一定基礎,如,可提高平衡感,也可提早換腳的速度,在超過自己能的的陡坡上也會有短暫的助益...等囉。
進階的練習就又不一樣了,但進階前至少要先加強基本的吧?:face (341):
這裡也有兩個問題:一,用跳的,你怎樣“剎車”?二,當你碰到上面所說的第二情況的時候你要怎樣處理?PS.我這個家裏練習的方式也是這樣跳好幾年了,所以就算技術幾乎沒有進步,但是最先進步的就是剎車平衡的能力了。
taichiskiing 寫:事實上,這個練習是另外一個典形的PSIA drill that is harder than the real thing/skiing,大而不當‧根劇影片的解說,這個練習的滑法是用在“a corridor of three meters or less”,我們前面也說過Jump[turn] in corridor的問題—跳很簡單,問題是你怎樣落地‧在影片裡的示範地是機壓緩和的雪道,所以看那示範者的跳、落地、側滑好像是很順當的樣子;但是,到了真的“a corridor of three meters or less”問題就大了‧第一,在陡的corridor上,我們通常都是一隻腳高一隻腳低,所以我們不一定會有像示範者那麼穩的起跳點或是兩腳同時起跳的能力;你起跳不穩;落地就有問題‧第二,落地,在corridor上雪質及雪的硬軟度厚度都是未知數,你可以落地的瞬間抓住你的平衡嗎?落地時雪板的位置精準度—與下落線成垂直—要求又太高,因為雪板落地要不是正平的話,板頭向下你向下衝,板尾向下你倒滑,這兩者都很容易讓你失控‧第三,在corridor的陡度上(35度以上),側滑也不是那麼簡單的事,你要是不會上腳側滑而造成下腳積雪的話你一定翻‧所以我們可以看的出來,這個練習只是在練習它自己,說的好聽,但是在真正的應用上並沒有很大的幫助‧我認為linked hockey stops in opposite directions (and keep the skis move on the snow)所造成pivot slip比他們這個示範要簡單而實際;而最基本的/最能活用的陡坡技術是“上腳側/斜滑”/sideslipping on uphill ski。
這裡也有兩個問題:一,用跳的,你怎樣“剎車”?二,當你碰到上面所說的第二情況的時候你要怎樣處理?
:)
IS
35度不用跳吧。那有什麽好玩?陡才能享受飛翔的感覺norman 寫:我的練習是可以跳35度以上的,如果有機會拍短片的話,我在35度以上的黑線跳給您看,可以用雪杖也可以不用雪杖,不過好久沒在這麼陡的坡上跳了,可能要先在家裏練一下,但還是要有人可以幫拍才行呀。
我的方法是抬谷腳用山腳跳,當180度轉過來時,重心要垂直直接壓在由山腳變成谷腳的那一隻腳上,但這個動作的熟練度及平衡,要在家練蠻久的才能達得到。
35度是還不需要跳,就是45度也一樣不需要跳,我說的是如果要跳的話,跳下後是否還能保持住平衡,這才是重點吧?skier666 寫:35度不用跳吧。那有什麽好玩?陡才能享受飛翔的感覺
又來了,不是,我己經說過,我不是在論你能不能可不可以做,而是說在這種困難地形上跳轉看起來很神勇但是並不表示什麼好技術,真正的高手是不在乎這種滑法的,策略不好。norman 寫:我的練習是可以跳35度以上的,如果有機會拍短片的話,我在35度以上的黑線跳給您看,可以用雪杖也可以不用雪杖,不過好久沒在這麼陡的坡上跳了,可能要先在家裏練一下,但還是要有人可以幫拍才行呀。
你滑雪轉彎時,你的力道在下腳/谷腳,重量所在,你怎樣把谷腳“抬”起來?你要把重心搬到上腳/山腳“以後”你才能把下腳抬起來,但是你己經換到上腳了,繼續“滑”下來不是簡單,為什麼要用跳的?“事倍功半”。我的方法是抬谷腳用山腳跳,當180度轉過來時,重心要垂直直接壓在由山腳變成谷腳的那一隻腳上,但這個動作的熟練度及平衡,要在家練蠻久的才能達得到。
對呀,您說的沒錯,正是如此。taichiskiing 寫:又來了,不是,我己經說過,我不是在論你能不能可不可以做,而是說在這種困難地形上跳轉看起來很神勇但是並不表示什麼好技術,真正的高手是不在乎這種滑法的,策略不好。
你滑雪轉彎時,你的力道在下腳/谷腳,重量所在,你怎樣把谷腳“抬”起來?你要把重心搬到上腳/山腳“以後”你才能把下腳抬起來,但是你己經換到上腳了,繼續“滑”下來不是簡單,為什麼要用跳的?“事倍功半”。
:)
IS
好動作。 :p rimitives (16):skier666 寫:諾曼說的是這。諾曼就是這樣說話 all over the map